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 道试题

1 . 下图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     
A.甲地——年降水量约1000mmB.丙地——降水均匀
C.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20℃D.丁地——雨热同期
2.乙地气候特征是(     
A.冬冷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夏季B.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与丁地气候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A.陕西窑洞B.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C.北京四合院D.因纽特人的冰屋
2024-02-0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2 . 无棣县某中学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学习主题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从图二可以看出亮亮到达的地区人口分布______(稠密或稀疏)。但目前该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请列举其中一条。______
(2)阳阳和康康到达的地区(图二)人口密度较______(大或小)。原因各不相同,试列举说明______
(3)亮亮、阳阳、康康研学交流所见所闻,他们认为各地地理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图一、图二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4)阳阳发现,在同一时间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高大的阔叶林,轻轻的溪流,悬崖边用树搭成的天梯,拉着老藤枯枝的艰难攀接,看不见阳光的阴湿潮热,令人目不暇接的雨林资源,还有稍纵就过的野生动物,一切的一切,给我们一份神秘、一份美丽、一份惊叹。”


(5)上述文字描述的场景是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区的典型景观______(选择填空)。
A.B.C.D.

(6)适应上述气候的民居是______(选择)。
A.B.C.D.

(7)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______。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中考题型特训(二):探究式学习-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3 . 【区域差异与联系】

图1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图2为传统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图、知位置:


(1)确定丁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甲、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一线,此界线以南作物熟制为____

找差异、探原因:


(3)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2中①和②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
(4)有位同学想要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参与“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这位同学应去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
(5)导致图1中③④⑤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6)丙和丁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丙地区贺兰山以西以高山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____(答出一种即可)。

同命运、共发展:


(7)华北地区和丙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建设了____工程。
(8)将丙地区西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
2024-01-3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2 中国的地理差异(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

探究过程:

探究一 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聚落的是____,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2聚落成条带状分布的原因_______

探究二 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4)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_______,请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区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的原因_______

探究三 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5)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图6分别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________,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________的特点。

成果展示


(6)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24-01-29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中考题型特训(二):探究式学习-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2024八年级上·广东东莞·专题练习
名校

5 . 某区域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黄土塔古建筑群,历史学家称其为“蜂巢屋”,一般由34座土塔相连,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盖成。结合蜂巢屋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建筑群位于(     
A.东南亚B.欧洲西部C.南极地区D.中东地区
2.该建筑群反映了当地(     
A.气候干旱B.河网密布C.降水丰富D.土壤肥沃
2024-01-28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8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4大考点)-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全国通用)
6 . 青岛某中学在地理课上开展了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探究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

(1)读图1、图2、图3,甲区域中准噶尔盆地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大洋);该区域铁路两旁多种植梭棱树和红柳,其作用是____
(2)简要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极端干旱的原因。

探究二:四大地理区域的传统民居

(3)各地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图3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其名称是____,该民居冬暖夏凉;图4是青藏地区的特色民居碉房,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且的是____
(4)图5为三合院,是宝岛台湾的传统建筑,它承袭了闽南传统民居中一堂二箱式土木砖瓦结构的建筑风格。与三合院相比,北京四合院建造中不会考虑的因素是(     
A.通风B.采光C.防潮D.取暖

探究三:四大地理区域的能源开发

(5)图1丙区域新能源潜力巨大,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同学们绘制了该区域新能源综合开发框架图,请你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

(6)图1乙、丁两区域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为了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国家建设了将甲区域优势能源输送到乙、丁两区域的两大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和____北线路部分工程。
(7)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区域草原和荒漠广布,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B.乙区常被称为“黑土地、黄土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丙区域地势高峻,是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丁区域水热充足,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独特的红土地
2024-01-27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中考题型特训(二):探究式学习-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7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     
A.高温多雨B.终年严寒C.冬暖夏凉D.长夏无冬
2024-01-26更新 | 1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8 . 客家围屋又被称为围龙屋,主要分布于广东梅州、惠州等地,一般都有三百年至八九百年历史。建筑材料多为砖瓦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墙厚1米以上),部分大围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围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建筑物前低后高,错落有致。读“客家围屋景观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围屋民居体现了其文化(     
A.开放包容性强B.扩张进攻性强
C.谦虚恭谨性强D.凝内御外性强
2.客家围屋建筑的特点为(     
A.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B.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居民的和谐共处
C.半月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D.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洪
2024-01-26更新 | 98次组卷 | 6卷引用:中考模拟地理试题07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海草房以海草为屋顶材料,以石块作为墙体,是山东省某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民居。读海草房景观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厚实的尖形屋顶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排雪排雨B.保温防震C.降温祛湿D.防猛兽侵袭
2.如今现存海草房的自然村落已经很少,这将会(     
A.促进房屋造型多样化B.缓解耕地的紧张状况
C.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4-01-26更新 | 127次组卷 | 6卷引用:中考模拟地理试题09
10 . 某中学在地理课上开展了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探究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

(1)甲区域中准噶尔盆地位于______(温度带),塔里木盆地蕴藏丰富的______(矿产资源);该区域铁路两旁多种植梭梭树和红柳,其作用______。丙地区最典型的气候特征______
(2)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草原和荒漠广布,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B.乙:“黑土地、黄土地”,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丙:地势高峻,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丁:水热充足,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土地

探究二:四大地理区域的传统民居

(3)图1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其名称是______,该民居冬暖夏凉;图2是青藏地区的特色民居______,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此建筑窗小墙厚的主要目的______
(4)图3为三合院,是台湾的传统建筑,它承袭了闽南传统民居中一堂二箱式土木砖瓦结构的三合院建筑。与三合院相比,北京四合院建造中不会考虑的因素是(     
A.通风B.采光C.防潮D.取暖

探究三:四大地理区域的能源开发

(5)丙区域新能源潜力巨大,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同学们绘制了该区域新能源综合开发框架图(上图),请你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6)乙、丁两区域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为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国家建设了将甲区域资源输送到乙、丁区域的资源调配工程,写出该调配对乙、丁地区产生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2 中国的地理差异(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