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 道试题

1 . 贵州省台江县的BA”篮球赛事源于当地少数民族为庆祝粮食丰收而举行的吃新书节。下图为台江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及篮球赛实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甘蔗B.油菜C.小麦D.水稻
2.吊脚楼是当地的特色民居,影响其呈阶梯状依山而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气温D.河流
2024-01-24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3 北方地区(4大考点练+真题实战+新考法)-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3 . 同学们在地理课上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西亚传统民居、图3为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____(均匀/不均匀)。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多分布在____(沿海/内陆)地区;从____(自然因素)看,多分布在平原。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____(选择填空)。
A.极端干旱             B.气候湿热             C.终年严寒             D.地势高峻

探究问题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全年①____(炎热/寒冷)为减少热量的传递,墙体较厚
降水②____(多/少)屋顶形状为③____(斜顶/平顶)
风沙较大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④____(大/小)
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⑤____(多/少)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

探究问题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资料(萨那古城地处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传统民居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下面是对萨那古城的三句精彩评语,请仿照示例,从资料中提取出对应的文字信息。
【示例】评语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文中信息: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评语2:建筑风格独特
文中信息:____
评语3:交通位置重要
文中信息:____
(4)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上海某中学利用暑假组织学生沿图示路线去新疆旅行,并沿途开展研学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同学们透过车窗看到沿途天然植被景观变化顺序是(     
A.森林—荒漠—森林草原—草原B.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草原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到达新疆后同学们发现那里的屋顶坡度与上海不同。据图分析造成此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不同B.气温不同C.民俗不同D.地形差异
2024-01-21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8 中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讲义)-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5 . 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如东南亚的高脚屋;而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方式是主要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集体性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东南亚高脚屋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炎热干旱B.寒冷少雨C.高温多雨D.地势高峻
2.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土楼保护力度,你认为保护该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是(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024-01-18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6 .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跟着他们的探究过程,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聚落的是____

探究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
(3)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____

探究三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图6分别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适应当地气候____的特点,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寒冷的特点。
2024-01-1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7 .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人口的空间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_____________洲没有固定的居民。
(2)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__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_____________(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

主题二:多彩的民居文化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列图片,将各民居图片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

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其老城区1986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塔楼,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B.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C.竹木材质——森林广布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5)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8 . 某旅行者在图1所示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图2)。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不然会溶掉。” 蜂巢屋圆形墙体建成“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①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②御寒,抵御冬季严寒 ③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 ④加固,抵御雨水侵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 北非地区气候干燥,民居墙体相对厚实,东南亚民居与北非民居风格不同(见下图),这说明(     
A.民居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B.两地区居民的审美观念不同
C.两地区的风俗习惯差异D.两地区的政治制度不同

10 . 从古至今,环境始终是决定民居样式的首要因素,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图及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黄土高原窑洞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的相似点有(     
A.均为了适应当地终年寒冷的气候环境B.均就地取材,依势而建
C.都是利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开凿的D.都为城市中的常见民居
2.与土耳其洞穴建筑相关的位置描述是(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地跨亚、非两大洲
C.北、东、西三面临海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2024-01-10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