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拉萨当地的藏族同胞:穿藏袍、住碉房、吃糌粑。结合三幅图片,分析这三种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藏袍:__________
碉房:__________
糌粑:__________
2024-03-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预习自测
2 . 分析北京四合院突出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024-03-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预习自测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人口的分布、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受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示意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材料二   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尼日尔河北岸,由于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通布图古城位于图中⑤附近,右图为通布图古城景观图。

(1)①②③④四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大多分布在______纬度近海平原地区;⑥地区人口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2)通布图古城的建筑特点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搭配正确的是______。
A.屋顶为斜坡—降水多B.泥土修筑—干燥少雨
C.底层架空—炎热潮湿D.墙壁较厚—冬季寒冷

(3)结合材料二,从传承和保护角度考虑,提出最有效的保护通布图古城的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旅游成为新时尚,荆州市某中学学生小明在暑假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软件来考察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网络模拟旅游线路。

材料二:我国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1)F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传统民居可能是图1甲、乙、丙中的______;D地区传统的民居是图片乙,请根据乙民居的景观,判断D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皖南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
(2)B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_______教,经济发达。C地区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经济较落后。D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其宗教建筑为图2中_______(甲/乙/丙)。
(3)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例如A国多火山地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4)小明发现,在同一时间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2024-01-28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5 . 云南怒江怒族人当地的传统民居为千脚落地屋。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下图为千脚落地屋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千脚落地屋位于(     
A.气候湿热的山区B.温暖湿润的平原
C.炎热干旱的盆地D.寒冷干燥的高原
2.千脚落地屋采用“千脚”设计是为了(     
①通风散热,防洪防潮②利用地形,房屋稳固
③就地取材,节省成本④结构简单,工艺先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 . 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北极地区寒冷潮湿
2024-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7 . 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结合下列图形,完成下列小题。

1.非洲草原的房屋建筑充分考虑了(     
A.地震灾害B.寒潮灾害C.风沙灾害D.就地取材
2.东南亚的“高脚屋”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A.湿热B.干旱C.寒冷D.温和
2024-01-24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10.2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粤人版)
8 .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人口的空间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_____________洲没有固定的居民。
(2)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__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_____________(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

主题二:多彩的民居文化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列图片,将各民居图片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

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其老城区1986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塔楼,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B.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C.竹木材质——森林广布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5)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0 . 因纽特人主要居住在北极圈附近,世代以渔猎为生,传统住所为冰屋。读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屋的门洞通常开得很小,其主要目的是(     
A.保暖防风B.抵御猛兽C.保护隐私D.抵挡暴雨
2.因纽特人属于(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