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绕的盆地,起伏连绵的丘陵,构成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完下下列各题:图1为我国地形地势图,图2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图3“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


(1)图1中甲地形区为____,乙地形区为____,甲、乙之间的分界山脉①是____
(2)图1、图3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简述对气候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
(3)图2反映我国的地形构成特点是____,简述该特点对发展经济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
(4)写出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5)乙地可见独具特色的民居是(     
A.B.C.D.

(6)有人把乙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和该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大。试分析原因。
2 . 中学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
学习主题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从图上可以看出亮亮到达的地区人口分布____(稠密或稀疏)。但目前该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请列举其中一条。____
(2)阳阳和康康到达的地区人口密度较____(大或小)。原因各不相同,试列举说明____
(3)亮亮、阳阳、康康研学交流所见所闻,他们认为各地地理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高大的阔叶林,轻轻的溪流,悬崖边用树搭成的天梯,拉着老藤枯枝的艰难攀接,看不见阳光的阴湿潮热,令人目不暇接的雨林资源,还有稍纵就过的野生动物,一切的一切,给我们一份神秘、一份美丽、一份惊叹。”


(4)上述文字描述的场景是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区的典型景观____(选择填空)。
A.B.C.D.

(5)适应上述气候的民居是____(选择)。
A.B.C.D.

(6)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____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
3 . 2023年4月24~26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举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聚落与环境】

亚洲历史悠久,其中两河流城、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下方图1为亚洲三大文明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两河流域传统民居图。



(1)由图可知,影响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试简要说明原因,____
(2)两河流域属热带沙漠气候,因此这里的传统民居具有窗户____(大/小)、墙壁____(厚/薄)的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先辈遗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也给现代人创造了一个学习、游览的场所。


(3)请列举两项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
(4)亚洲三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请你献计献策。
4 . 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过程中,逐渐与周围的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共存关系。读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欧大陆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沿40°N,自东向西依次经过____气候、____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注:多次经过同一种气候,只写出第一次经过的气候类型即可)。其中,垂直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气候。
(3)A、B、C三地的景观差异如图所示,这主要是受____(气温/降水)的影响。冬季时,乙国南部有时会发生水灾,由图可知乙国南部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
(4)甲、丙分别是东南亚和北亚地区的景观图,请从甲、丙景观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服饰或民居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
5 .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以“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根据他们的探究过程,结合下列地图,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过程

探究一:水源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较大聚落的是____,说明其原因____
(2)据图分析,图2聚落分布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

探究二:地形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3)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
(4)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图的是图____,请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区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的原因____

探究三:气候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5)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和图6分别为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____的特点,冰屋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____的特点。

成果展示


(6)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可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主要通过水源、________等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6 . 光辉冀忆,知地究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们的家乡河北是一片有着光荣历史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军民使用地道战抗击日军,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重要作战区域;英勇的雁翎队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在西柏坡成立指挥所,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下图为河北简图。

(1)请用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图1,将下列图片与其发生的地点连线。并任选一组,说明在当地开展这种斗争方式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图1,从地形、河流等方面说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建立指挥所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毛主席故居为例,分析西柏坡房屋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3-11-07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课时训练20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三省
7 . 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及民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的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气候、____气候和____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____
(2)我国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差异较大,图中a—b—c景观为____,主要是因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____(增多/减少)。
(3)土楼是福建省的特色民居之一,位于我国的____(干湿地区)区,屋顶分别向内外倾斜,主要是受____的影响,方便排水,避免雨水侵蚀墙体。
(4)结合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分析呈这样构筑特点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铜川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得名,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古窑场遗迹遍布。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以及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古镇风貌。

材料二:河南许昌神屋(hòu)古镇是五大名窑中钧窑所在地,当地部分居民将废弃笼盔嵌入墙体,笼盔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是当地极富特色的民居。

材料三:北方地区地形图及古镇景观图


       
(1)陈炉古镇位于___(地形区),房屋层层叠叠,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2)神垕古镇居民将中空的笼盔嵌入墙体的主要目的是___
(3)两个古镇房屋的共同点可能为___。(任答两点)
(4)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在神屋古镇生活,分析其优势条件,并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___,②___,③___
(5)近年来,陈炉古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可体验瓷器制作、___(饸饹面/米粉)品尝等活动,分析陈炉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意义___(任答两点)。
2023-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周测13 自然特征与农业
9 . 传统建筑风格探究
要求:对校园和家乡典型传统建筑进行观察、描述、归纳特点、探究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写出你看到的典型建筑与周围建筑物(小区)的不同。
(2)你观察到的住宅是传统民居还是现代民居?
(3)观察这些建筑的屋顶造型、墙壁厚度、窗户样式等房屋结构方面的特征,用简略的文字或示意图加以记录。
(4)从建筑格局看,该建筑属于我国哪个地区?
(5)用简略的文字或示意图描绘你看到的砖雕纹样内容或建筑文化特色。
2023-10-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0 . 气候与人类关系密切,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甲地民居及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一般来说世界气温自低纬度向高纬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
(2)七大洲中,最不适宜人类长期定居的是____洲;____人种受太阳辐射强度大,主要分别在B洲中部、南部地区;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A洲西部____业(农业生产部门)发达。
(3)下列有关①②③地叙述正确的是____。
A.①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②地有世界最长的尼罗河
C.③地气候炎热,一年分三季D.①②③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4)图中甲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①、③两地中的____处,据图说出该地民居特色与气候的关系:____
2023-10-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专题大单元作业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