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同学们在地理课上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西亚传统民居、图3为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____(均匀/不均匀)。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多分布在____(沿海/内陆)地区;从____(自然因素)看,多分布在平原。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____(选择填空)。
A.极端干旱             B.气候湿热             C.终年严寒             D.地势高峻

探究问题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全年①____(炎热/寒冷)为减少热量的传递,墙体较厚
降水②____(多/少)屋顶形状为③____(斜顶/平顶)
风沙较大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④____(大/小)
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⑤____(多/少)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

探究问题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资料(萨那古城地处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传统民居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下面是对萨那古城的三句精彩评语,请仿照示例,从资料中提取出对应的文字信息。
【示例】评语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文中信息: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评语2:建筑风格独特
文中信息:____
评语3:交通位置重要
文中信息:____
(4)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2 .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跟着他们的探究过程,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聚落的是____

探究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
(3)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____

探究三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图6分别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适应当地气候____的特点,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寒冷的特点。
2024-01-1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3 .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人口的空间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_____________洲没有固定的居民。
(2)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__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_____________(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

主题二:多彩的民居文化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列图片,将各民居图片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

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其老城区1986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塔楼,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B.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C.竹木材质——森林广布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5)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东北给人们的印象是长冬严寒、冰雪世界。我们常用“山环水绕”“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如上图1,该区域有一条山脉,它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这条山脉是____
(2)东北三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本区农作物熟制是____;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____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3)据图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主要资源优势是________资源丰富。
(4)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条件有哪些?(至少2点)
(5)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4-01-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章 北方地区(单元测试)-【上好课】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人口分布、传统服饰和民居等人文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图甲为世界人口分布局部图,图乙为世界气候分布局部图。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共同分布特点是: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主要位于____(沿海/内陆)地区;从自然环境看,主要位于气候____(炎热/温暖湿润/干燥)的地区。
(2)图中A地区主要是____人种,当地人的传统服饰具有____(宽大/厚重)的特点,这种服饰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
(3)图中B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厚墙、无窗的特点,主要为了适应当地终年____的气候特征。
2024-01-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培优检测地理试题(1)
6 . 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和非洲地区,读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结合地图归纳四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______;四大文明发祥地中______(甲、乙、丙、丁)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其他三地以______人种为主。
(2)图2所示的宗教建筑里能看到众多的______(教徒)在做礼拜,该宗教产生于亚洲南部①②③三大半岛中的______半岛(填序号)。
(3)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聚落的差异很大,如聚落的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面四幅聚落景观图,在③地能看到的聚落景观是______,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

(4)随着聚落的不断发展,很多聚落由乡村变成城市,导致很多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民居被拆除建成高楼大厦,对此你有何意见:______
2024-01-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长江三角洲景色优美,经济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繁华之地。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海”指____

“小桥•流水•人家”(如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景观。

(2)说明这种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
(3)2022年6月1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福建号”航空母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完工下水,标志着我国军工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造船业发达的条件。

浙江中南部丘陵分布广,盛产丑橘。丑橘甜度高,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丑橘每年2月~3月成熟上市,在成熟期常遭遇低温冻害,影响丑橘的品质和产量。

(4)丑橘在成熟期常遭遇低温冻害的自然原因是____
2024-01-03更新 | 519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21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8 . 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一:亚欧大陆的季风气候分布


(1)上图中①气候类型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________。造成①②③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地区的气候分布


(2)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类型,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___________,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案例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气象工作者在图中B处测出气温是 14.8℃,则C处气温约是__________℃。

案例四: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特点,人类的聚落也有鲜明特点。


(4)图a是____________气候典型的自然景观,图b民居是适应_________气候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而建造的。

案例五: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这里的降水最高记录高达26461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5)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角度,写出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_________
2023-12-29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宁津县田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材料1《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材料2如图1为不同聚落景观,如图2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示意。


【聚落类型】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般来说,聚落分成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材料1中的“桃花源”属于____聚落,左图中A为____聚落。

【聚落形成】


(2)读右图,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许多人打猎的地方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进行生产
C.一般先有城市,后有乡村D.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聚落发展】


(3)根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判断如下图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写出1点即可)

【聚落保护】

特色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在网上各自晒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民居照片(如图)。



(4)马莉娅家乡的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多雨B.地表蜿蜒崎岖C.气候高温干燥D.地形平坦开阔

(5)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一般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原因是(     
A.由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B.为了预防小偷进人民宅进行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严寒的冷空气D.为了减少太阳光照和热风的进入

(6)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大力保护有特色的民居建筑D.不要乱动,任其自由发展
1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地形以______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因为那里的地形______,水源____________便利。另外,______地也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______
(3)我国贵州东南部山区常见的吊脚楼,下层空着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