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综合影响。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共同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房屋在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方面,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发展与保护】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着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根据资料说出文中体现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信息。
(4)请你为珍惜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2 . 【中摩共建“一带一路"】2022年1月5日,摩洛哥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成为北非地区首个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国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北非花园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海岸线长,地形复杂。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常年气候宜人,赢得了“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摩洛哥位置示意图

(1)说出摩洛哥濒临的海域,并证明其享有“北非花园”美称的主要原因。
(2)说出摩洛哥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探究二传统民居

摩洛哥传统民居贝都因帐蓬通常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强烈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罕见的沙漠降雨。

贝都因帐篷
(3)简析摩洛哥传统民居贝都因帐篷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三中摩合作

2022725日,中摩签署穆罕默德六世丹吉尔科技城项目投资协议,标志着中摩共建“一带一路”迈出实质性步伐。该项目旨在引进更多中国企业来摩投资,传授中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两国经贸合作增添新的动力。

(4)简要说明中摩共建“一带一路”给摩洛哥带来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模拟卷(山西专用)
3 . 聚焦区域。

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战火重燃,世界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到这里。小明一家正准备搭乘从上海启航的游轮环游世界,受到冲突影响,不得不重新规划路线。图16为预定航行路线示意和冲突地区的气候与传统民居。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游轮预定路线是从中国上海出发依次经过太平洋、A________洋、B______运河、地中海、C_______洋、D________运河、E______洋回到上海,环球一周。
(2)规划路线时,小明打算到B地参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当地人主要以_______色人种为主,主要使用________语,人们多信仰________教,其宗教建筑为_________。根据发展水平来看,卡塔尔和周边国家大多属于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读冲突地区的气候与传统民居图,请分析当地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冲突发生后,游轮不得不改变路线,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样改变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03-01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界线③经过____山、____山和____山;界线④的主导因素是____
(2)图2中所示的四幅气候类型图,属于图1中A区域的是____,属于C区域的是____
(3)区域A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区域C的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___,区域B的传统交通运输以____为主。
(4)从甲到乙,农作物的熟制变化规律是____
(5)由丁到丙降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人口的分布、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受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示意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材料二   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尼日尔河北岸,由于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通布图古城位于图中⑤附近,右图为通布图古城景观图。

(1)①②③④四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大多分布在______纬度近海平原地区;⑥地区人口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2)通布图古城的建筑特点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搭配正确的是______。
A.屋顶为斜坡—降水多B.泥土修筑—干燥少雨
C.底层架空—炎热潮湿D.墙壁较厚—冬季寒冷

(3)结合材料二,从传承和保护角度考虑,提出最有效的保护通布图古城的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小明在寒假期间跟随杂志社开展了一场“探寻世界文明”之旅。读 “小明旅行地点分布图和乞拉朋齐多雨原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乘飞机到达埃及后,他了解到埃及北部沿海属于____气候,寒假期间多____(降雨/晴天)。
(2)从埃及向东前进,跨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运河,最终到达沙特阿拉伯。

第二站:沙特阿拉伯

(3)小明在沙特阿拉伯游玩时,恰逢当地居民在举行宗教活动,该地居民大多信仰____教。
(4)小明参观了前沙特阿拉伯王国古都遗址,其中部分建筑使用泥、石、干椰枣树叶和树干建造而成,墙厚窗小。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气候特征是____

第三站:印度

(5)小明最后一站乘邮轮到达印度,印度大部分位于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跨地球五带中的热带和____
(6)小明旅行的终点站是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小镇,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是①____,②____
2024-02-08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7 . 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成果。读板块构造局部图、雅万高铁示意图和印度尼西亚某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雅万高铁配备了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据图可知,其主要原因是____
(2)据图可知,雅万高铁线路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聚落C.土壤D.气候

(3)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属于____(填“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4)据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考虑到这一点,列车采用耐腐蚀设计可有效提高列车使用寿命。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该区域的传统民居有可能是图中的____(填“甲”或“乙”)。

(5)中国游客发现在印度尼西亚大部分餐馆不能吃到猪肉,这和当地大部分居民信仰____
2024-02-08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七年级地理期中模拟卷02(湘教版 6~7章)-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8 . 无棣县某中学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学习主题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从图二可以看出亮亮到达的地区人口分布______(稠密或稀疏)。但目前该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请列举其中一条。______
(2)阳阳和康康到达的地区(图二)人口密度较______(大或小)。原因各不相同,试列举说明______
(3)亮亮、阳阳、康康研学交流所见所闻,他们认为各地地理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图一、图二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4)阳阳发现,在同一时间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高大的阔叶林,轻轻的溪流,悬崖边用树搭成的天梯,拉着老藤枯枝的艰难攀接,看不见阳光的阴湿潮热,令人目不暇接的雨林资源,还有稍纵就过的野生动物,一切的一切,给我们一份神秘、一份美丽、一份惊叹。”


(5)上述文字描述的场景是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区的典型景观______(选择填空)。
A.B.C.D.

(6)适应上述气候的民居是______(选择)。
A.B.C.D.

(7)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______。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区域差异与联系】

图1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图2为传统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图、知位置:


(1)确定丁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甲、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一线,此界线以南作物熟制为____

找差异、探原因:


(3)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2中①和②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
(4)有位同学想要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参与“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这位同学应去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
(5)导致图1中③④⑤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6)丙和丁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丙地区贺兰山以西以高山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____(答出一种即可)。

同命运、共发展:


(7)华北地区和丙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建设了____工程。
(8)将丙地区西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
2024-01-3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人类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四天文明古国,它们是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图为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布及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所在地)的地形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四大古文明古国的分布规律。(提示:可从纬度、海陆、河流、地形等方面考虑)

古巴比伦所在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据推测在古代年降水量为2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村镇和城市。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2)下面是两河流域聚落形成的关系图,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居是人们在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下图为西亚的传统民居与西亚某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4-01-31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