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吸热反应及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 道试题
1 . 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x可能为氧化物、酸、碱或盐
②a、b、x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③a、b可能都是单质,但不可能都是化合物
④化合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A.0个B.1个C.2个D.3个
2024-06-1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二模化学试题
2 . 为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1)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取用镁片的操作:用______将镁片放在横放的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实验原理】
(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现象】_______
【实验结论】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问题与交流】
(4)①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写一条)。
②实验后,对剩余药品的处理办法是_______
2024-06-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理科综合冲刺(一)-初中化学
3 . 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初识松花蛋,查阅营养成分
(1)松花蛋,又称皮蛋,制作原料为鸡蛋(或鸭蛋),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除此之外,还含有油脂、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任务二】
(2)品尝松花蛋,感受松花蛋的酸碱性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他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生活中食用时可加入________来中和涩味。(选填“料酒、食醋或酱油”)
【任务三】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3)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Na2CO3)等,其中碳酸钠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它的水溶液显_________性。
【分析推理】
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
(4)①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
(5)猜想一:只有NaOH;
猜想二:有NaOH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有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6)
操作现象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滤液中不含__________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2024-06-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多校联考中考模拟(二)化学试题
4 . 附加题:空气中含量的控制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燃煤烟气中的捕集可通过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实现。

①反应a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吸收”后所得的溶液与石灰乳反应的生成物有水、____________;载人航天器内,常用LiOH固体而很少用KOH固体吸收空气中的,其原因是______
(2)合成尿素是利用的途径之一。尿素合成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实现:,反应中,除尿素为液态,其余物质均为气态。已知:平衡常数,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①密闭体系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的转化率为50%。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只写数字)。
(3)催化电解吸收的KOH溶液可将还原为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电解得到的部分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电解池中,电源负极与阴极相连。)

。其中,,n表示电解生成还原产物X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表示法拉第常数。
①当电解电压为时,电解过程中含碳还原产物的FE%为0,阴极主要还原产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电解电压为时,阴极由生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③当电解电压为时,电解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只写结果)。
5 . 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从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
B.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后一定剩余,可能剩余
D.是说明生成的氢气比
2024-06-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安丘、高密、诸城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6 .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多校联考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7 . 如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向两只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______溶液。
(2)时,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一定质量的水,配成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请计算加入水的质量_______g。
(3)将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晶体析出较多的是_______
(4)如图2所示,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液体甲的烧杯中,向甲中加入某固体乙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甲、乙物质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和氢氧化钠B.稀盐酸和镁C.水和硝酸铵D.水和冰

(5)当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选用_______方法获得碳酸钠晶体。(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8 . 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250mL的烧瓶内注入25mL质量分数为8.8%的稀盐酸,分别剪取长约4cm、宽约0.4cm的镁、铝、锌、铁、铜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如图甲,点击采集,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1)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曲线c在18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2024-06-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三模化学试题
9 . 化学小组在“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影响供氧剂过碳酸钠产氧速率的因素。
【查阅资料】
Ⅰ. 化学小组研究了图1所示的某品牌制氧机的装置原理后,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供氧器。

Ⅱ.过碳酸钠为白色固体,遇水能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需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
实验1:探究药品用量、温度对产氧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取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和MnO2放入b瓶中,并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测得平均产氧速率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过碳酸钠质量/gMnO2质量/g温度/℃平均产氧速率mL/s
100.3262.73
200.3268.56
100.3414.54
实验2:探究加水量对产氧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20℃时,取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和MnO2放入b瓶中,并加入不同体积的水,测得平均产氧速率及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过碳酸钠质量/gMnO2质量/g加水体积/mL反应液最高温度/℃平均产氧速率mL/s
2402.53509833.3
x2.55007415
2402.5800531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设计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_
(3)由①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4)⑤中x应为_______
(5)依据实验2可知,该制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反思与评价】
(6)由上述实验可知,适当增加加水量可减缓产氧速率,其证据是_______
(7)某同学欲进一步探究MnO2质量对产氧速率有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是:20℃时,_______
2024-06-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10 . 以物质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生成的物质乙,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B.转化①是一个放热反应
C.转化②中乙、丙分子个数比是1:3
D.丁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2024-06-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中考模拟诊断抽样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