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31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A.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昨日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
3 .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为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津门中学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任务一   【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
(1)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网络查找,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门中学选取了井冈山和延安作为红色基因打卡地,他们选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   【缅怀革命先驱李大钊】

学习小组参观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纪念馆后,搜集了李大钊在天津的部分活动。

1917年以来,李大钊多次到天津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大批的爱国青年。
1920年,在李大钊亲自指导下,以新生社为基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同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又悄然来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出了先声。
1924年,李大钊协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
(2)根据上述内容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李大钊身上有什么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任务三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3)学习小组参观后制作了一期手抄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版面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重温平津战役

A.战役实施图:解放军实行分割包围,1949年1月15日攻下天津。经过谈判,1月30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B.国民党军天津城防部署图:中共地下党几经周折绘制,送出城外,为人民解放军的炮弹装上了眼睛。
C.荣冠秀雕塑:老人将她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相继送上前线,她自己在后方全力支前。
D.英烈名录墙:镌刻着7030名烈士的姓名。

守住红色江山

依据左侧的信息列出平津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
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昨日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
昨日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
6 . 某历史社团组织开展“探寻农业密码”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   【农业与科技】

同学们查阅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整理了如下信息:

·《夏小正》记战了有关农耕、蚕桑生产的物候、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
·我国有“药食同源”之说,姜和杜既是调味品,也是祛风除寒的药品

(1)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写出两例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

活动二   【农业与世界】

同学们了解世界主要农作物的传播情况。做了如下记录:

16世纪美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

(2)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作物传播的特点。

活动三   【农业与未来】

同学们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

(3)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世界性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中考真题
7 . 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能从整体上表现其神韵的核心精神,是尚“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尚“和”精神还表现为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向极端。但也不要作无原则的调和,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尚“和”精神。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的史实。

材料三   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④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二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10 . 屈辱与抗争,探索与开拓,智慧与方案,从中国外交看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提出《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相关内容,损害了中国利益,应予以取消。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考虑,美、英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加之中国人民的坚持斗争,中国最终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陷于何种局面?

材料二   我们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摘编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2)材料二中周恩来的讲话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凝结成了哪一精神的重要核心内容?结合所学,回答这次会议对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摘编自牟成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哪些?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什么理念?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