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92 道试题
1 . 观世界风云,寻破解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9月13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拉开帷幕。大会以“分水岭时刻:以变革方案应对相互交织的挑战”为主题,重点关注在复杂危机交织的世界中如何凝聚全球解决方案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可持续环境管理和安全。联大主席克勒希呼吁通过变革来应对全球挑战,通过团结、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来寻求解决方案,并敦促世界领导人共同努力应对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包括乌克兰战争,在“深刻分歧”之间搭建桥梁。

——摘编自2022.9.14央视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2与图1相比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洲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举例说明世界各国面临的“相互交织的挑战”有哪些。并谈谈各国在“分水岭时刻”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5月毕业考试九年级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如下大事年表

1928—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模式形成

1953--1957年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1956—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1年苏联解体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请从上述大事年表中选取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

材料二   1978年6月,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赴港澳经贸考察组在向中央汇报时分别建议进口装配生产线,搞来料加工;靠近港澳的广东省宝安(即后来的深圳)、珠海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在汇报中指出西欧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当前这些国家经济萧条,都愿意与中国发展贸易。中央讨论后决定联系我国实际,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加快发展速度。当年在党中央的推动下,先后同西方发达国家签订了 22个成套引进的项目,总投资额达130亿美元,其中包含上海宝山钢铁厂的重点投资项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经济探索行动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78年9月,邓小平率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之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一心一意搞建设”。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谈话的侧重点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所述邓小平“两次谈话”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新中国探索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5月毕业考试九年级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7日内更新 | 245次组卷 | 267卷引用:云南省施甸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3月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材料一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部分学习笔记。

笔记一: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笔记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二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6个领域、30个方面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各方面提出190项重大举措,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具体部署。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破空而出,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摘编自光明网《民法典,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并说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5 . 如下是某同学搜集的史料,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背景:中华民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混乱局面。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评价: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漫画是历史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下图所示漫画警示人类要注意的问题是(     

A.霸权主义的威胁B.人口的快速增长
C.生态环境的恶化D.国际格局的演变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抗美援朝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C.土地改革D.和平解放西藏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高泽初中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某校组织学生以共和国七十五周年礼赞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来参与。

【活动一:分组】

组别

名称

第一小组

共和国法治建设组

第二小组

共和国道路探索组

第三小组

共和国时代英模组

第四小组


(1)根据活动一表格的分组情况,请你为第四小组命名。

【活动二: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共和国法制建设

1954年9月20日下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五四宪法”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历时七个多月,随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全民讨论,累计有1亿5000多万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五四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

——摘编自殷泓、王逸吟《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五四宪法”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共和国时代英模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请你归纳他们成为时代楷模的共同原因。

【活动三:成果与展示】

(4)通过上述活动,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成果展示方式。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9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中国共产党始终结合国情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在挫折中反思】

材料一

图A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图B《南昌起义》(绘画)

离开了先生(苏联),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18卷


(1)中国共产党从图A事件中汲取了怎样的历史教训?指出图B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结合1921—1934年的史事,谈谈你对毛泽东曾说的“有先生(苏联)有好处,也有坏处”的理解。

【在探索中奋进】

材料二

图C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图D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加大生产要刺供给以及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推动了我国料业农村持续向好发展。

——摘编自李浩然、马万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演变研究》


(2)中国共产党在图C历史事件中的态度如何?举出一例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努力?

【在改革中蜕变】

材料三

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单位:亿元)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图E

当今世界范围正在兴起新的技术羊命,形势发展很快,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迎接挑战,使我们的企业和各项生产建设具有吸收和消化新技术的更强大的能力,我们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要做到这点,又非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可。如果城市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跟不上,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正确方针的贯彻,各个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肯定也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摘编自关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3)材料三图E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三,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

【在奋斗中圆梦】

材料四

图F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观点正确、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符合逻辑)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