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8 道试题
1 .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并从中选取一例,说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至少两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材料中“明清科技……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材料一中,“开放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趋势?
(2)据材料二,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从A、B、C中任选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兄弟携手]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必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摘自孙中山《国事遗嘱》

材料二:[兄弟反目]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同仇敌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对日军由不抵抗转变为抵抗,对共产党由剿灭转变为联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结果,使全国各阶级、阶层、党派、集团、各族人民包括广大华侨都团结起来,广泛团结了中间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各界人士……

——摘自张守四、王黎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材料四:[分道扬镳]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治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哪一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为了完成这一革命任务,1924—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具体行动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判断蒋介石发动了哪一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在这次政变后成立了什么政府?该政府代表的是什么阶级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各一例,并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4)材料四中的“双十协定”是哪一谈判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2024-04-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在一起。

材料一   南昌起义之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污蔑以及老百姓对旧式军队的刻板印象,老百姓对起义部队见之即躲。为消除百姓误解,中共制作了如"土地归还农民"等红色标语,恰到好处地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既符合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又顾及广大群众的心理接受水平。红色标语,配以集会、演讲的宣传方式,加上起义部队的优良作风,让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83日,起义军就收到南昌民众筹集的捐款1万银圆,各界市民主动帮助起义军抬担架、照顾伤员、赶制军服、踊跃参军。这些红色标语多书写、张贴在年久失修的老屋上,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有些标语纸张已冲散,有些标语布匹不知所踪,有些写有标语墙皮已剥落……

——摘编自周珊秀等《宣传与号召:南昌起义时期的红色标语》

材料二   下图是19495月作者洪荒在目睹了解放军节节南下的场景时,回想起自己回乡探亲途中见到的国民党军队乱抓壮丁、抢劫的罪行,激起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提笔所创作的。

——摘编自甘险峰《中国漫画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制作的传宣标语有何特点?红色标语、革命圣地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你围绕“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2)观察材料二的漫画,判断漫画的上部分还是下部分反映解放军的形象?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综合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2024-04-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5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摘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序号

人物

主要事迹

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商鞅

秦孝公任用他主持变法,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李冰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张仲景

东汉名医,撰写《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马钧

制作的翻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常用的水利灌溉器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集序》,他将中国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核心和开创的学派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丝绸之路是汉文帝在位时期开通的。
B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通丝绸之路的初衷;并结合所学指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4)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任意选择两位或以上的人物,拟定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条理清楚)。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世纪,中华民族带着屈辱、彷和困惑步入近代。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史给了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外历史学家对“光荣革命”的认识

历史学家认识
【英国】
安德鲁·玛尔
登陆的荷兰军队大约有4万人,还带了50门大炮、志愿兵和许多马匹……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跨国侵略军,它的统帅是荷兰执政威廉·奥兰治……因此

——BBC世界史》

【中国】钱乘旦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政治家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政治家观点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威廉·格莱斯顿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19世纪末【中国】孙中山美国达到了今日这样富强,是由于联邦宪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马丁·路德·金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根据曹大为等主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理

材料三   巴黎第一批博物馆

成立时间名称馆舍馆舍类型
1792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皇室
1793自然历史博物馆皇家医药植物园的花园皇室
1794艺术与工艺文物馆圣马丁皇家隐修院皇室
17951816法国历史博物馆小奥古斯丁修道院宗教
1806年之前军事博物馆圣托马斯达奎因教堂宗教

——根据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安德鲁·玛尔对“光荣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钱乘旦所说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指出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位政治家的观点?请选出其中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同意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共同点?
2024-04-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

材料二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7世纪西欧出现的新生产方式及其性质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简述文艺复兴开展的方式及其核心思潮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2024-04-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京承载了中国近代的许多记忆。某校开展了有关北京近代史的实践活动。
【阅读北京史书籍】

1860年,那些常年沉浸在天朝大国梦中的君臣们切实体会到:狼来了,西方人终于以暴徒的方式来到了自己面前。所以,这一年可以看成是北京近代史的开端。

——《史说北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这一年可以看成是北京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
【探秘清华园车站】

清华园车站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09年A
1910年京张铁路因运力加大,增设了五座车站,清华园车站是其中之一
1922年B
1933年“九一八事变”后,清华大学研制的防毒面具,经清华园车站发往绥远前线
1935年C
1938年共产党员宋亚男、宋亚夫、万一等用炸药袭击清华园车站,破坏铁路线,干扰日军运输
2021年被列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摘编自石碧兰《百年清华园车站》等

(2)将下列事件填入表格中的对应位置。(填序号)
①清华大学学生从清华园车站出发,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请愿行动,史称“一二·九”运动。
②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③清华园车站等京绥铁路沿线60多个站点的1500余名车务工人,在京绥铁路工人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罢工斗争。
【参观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正在进行“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多种类型的展品在此陈列。

①图书馆馆藏1919年9月出版的《五四运动史料集》
②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照片
③对李大钊之孙李亚中关于李大钊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采访录
④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任命状原件
(3)将上表中的展品进行归类。(填序号)仿照示例,任选一个展品(示例除外)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示例:②说明:这张照片见证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的成立,除北京外,上海、长沙等多地都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八年级某班同学以“凝聚力量·勇担使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制作档案—坚定前行力量】
(1)一组同学制作了会议档案,请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时间:1921年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通过党的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
时间:1935年
内容:纠正军事和组织上的
“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
时间:1945年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

任务二【阅读报刊—汲取智慧力量】
(2)二组同学整理了两份新闻报刊,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化险为夷”?

任务三 【唱响红歌—传承精神力量】


(3)三组同学准备举办红歌会,请分别写出歌词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红船,从南湖起航》

《长征组歌》

《义勇军进行曲》

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着一个红色理想。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建党精神:___________长征精神:___________抗战精神:___________

任务四【撰写短文—凝聚团结力量】
(4)四组同学准备以“凝聚力量·勇担使命”为题撰写短文,请从下面任选三个关键词,要求150字左右。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24-03-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