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6 道试题
1 . 【美国的崛起】

材料一   ①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战歌,不少战歌采用流行曲调,填上新词反映当时的情况。如嘲讽英军将领败北,赞扬“波士顿茶党”的倾茶行动,呼吁奴隶获得自由等。

……

②蓄奴制被废之前,奴隶们不在白人在场的情况下喝讴歌自由的歌曲。现在他们公开唱这些歌了,如《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巳废除》《主人跑了》等。

——艾琳·索森《美国黑人音乐史》

材料二   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870-1940年,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由25.7%上升到56.5%。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1921年,占人口1%的富豪拥有国民财富的59%。20世纪初,美国通过经济渗透和军事侵略,猖狂地向拉丁美洲和远东进行扩张。

——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民众诉求,结合所学指出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4-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斗,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4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 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除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白云涛《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选 择这条革命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及长征精神。
3 . 【英国的社会变化】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竞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视初等教育。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除传统课程外,中等学校还开设数学、力学、测量、航海等课程。在剑桥大学,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麦克斯韦创建卡文迪许物理实验室,展开教学和多项科学研究。

——摘编自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教育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女子教育的特征及影响。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材料一   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材料二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9年的全部工业投资比1928年增加了39.1%,但主要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1%,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轻工业投资比重最高不超过7%。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

——摘编自杨敏敏《前苏联工业化(1926-1938)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获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策略,结合所学,分析苏联采取这些策略的依据。
2024-04-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工业革命社会思考】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1873年(1851-1873)3.35.0/3.8
1874-1890年1.75.2(1870-1890)2.13.5
1891-1900年1.63.52.64.8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由一种一切都为利润栖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数据表显示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最快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评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 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德国的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探索反思的理论成果。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历史试题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一   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的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出现原因。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管理思想和生存策略,世界现代史上曾经有几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危机或难关处理。

材料一   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材料二   19416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述“空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国家。
(2)材料一表明面对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采取怎样的举措?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所学谈谈材料二中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如何应对此次危机?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8 . 【辛亥革命】

材料一   1898年维新失败所造成的影响是众多而深远的。首先,它证明从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是不可能的。其次,在皇太后和重返政坛的顽固保守派的控制下,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它怂恿排外主义和鼓励义和团事件,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第三,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带头推进了这一事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1)材料一中,孙中山带头推进的“事业”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选择从事 这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革命理想没有完全实现的原因。
9 .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1191.20343.7
伦敦95.9268.1476.7658.1
东京80105160
悉尼0.8222.548.2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2)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呢?(至少写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至少两例。“电的发明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的时代”?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危机与决策】

材料: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开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价值下降了 40%,持续三 年的下降引发的经济大萧条不仅无比强烈,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它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中,最严重的是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同时,大萧条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引发了各国间的经济摩擦,也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人们尝试依靠团结来消除影响,但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却以失败而告终。在美国,当选为总统的罗斯福实施了新政,便美国逐步摆脱了危机的阴影。在德国,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不安定的阴云笼罩在世界上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3-1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