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15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或农民起义。
(1)炎帝,黄帝打败蚩尤的战役——
(2)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3)东晋打败前秦的战役——
(4)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
(5)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的起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3—2024学年名校调研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测试
2 . 河流作为一种自然力量,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进程中与密西西比河相关的事件(部分)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   2023年9月16日至18日,以“文明交流互鉴, 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会上通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主张:文明互鉴注重和而不同、和谐共处,互利合作需要和合共生、合力发展。

            

        论坛会标                                 甲骨文“河”字
(1)从材料一时间轴序号所示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提炼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会标选用含有甲骨文“河”字图案的原因。试举一例来说明《郑州宣言》的主张。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分别于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实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下面是“华光礁Ⅰ号”沉船的部分信息:

①沉船船体: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船板层数多,船板体量大。

②沉船路线:经考证,当时从福建泉州港出发,途经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南海西沙群岛沉没,是我国古代沉没于西沙群岛中的沉船之一。

③出水文物:船舱内的大量瓷器,绝大部分来自福建和江西景德镇,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形包括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材料二:以下内容是明清时期两艘著名帆船的信息:

①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大号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②“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木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任选一条信息,说明其反映的南宋时期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宝船与“耆英号”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时,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并吸收北京地方特色逐渐形成新的剧种——京剧。京剧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交流与创新B.交流与传播C.融合与发展D.开放与互鉴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清朝中期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图》,图中数据反映了清朝中期(     

A.中国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B.人口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
C.垦荒政策推动农业的发展D.高产作物促进人口的增加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说这句话的明朝抗清将领(     
A.盛白沙B.史可法C.高朗亭D.朱自清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材料三   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宋太宗“把相权拿归自己”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到图二发生的最大变化。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的特点。
(3)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到四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摘编自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此即所谓“限制贸易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限制贸易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古代中外交流的认识。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9 . 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的长时段、宽广的视野分析把握历史,其原因是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时间、空间和主客观方面存在普遍联系的。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概括明清时期的历史,合理的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民族政权并立D.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学者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B.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到顶峰
C.君主专制促进国家建设D.清朝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