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16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提高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C.打通了明朝与亚欧诸国联系
D.开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间的交通线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初中联盟2024年中考信息卷(2)历史试卷
2 .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   南宋都城临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临安商业繁荣,商品交易量大,原有的经济模式渐渐不适应发展需求。国家开始征收以货币缴纳的间接税商品买卖乃至私人间的交换几乎都以货币支付。临安教育尤其发达,不仅有官学,更有大量私学。私学的兴盛满足平民百姓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各种民间习俗在“南北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改变和完善,尤其是与商业活动的结合,使民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场面更加隆重和欢快,许多全国性的民俗也在此期间渐趋统一。

——《南宋临安市民阶层都市生活兴盛的原因,以及其对后世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至万历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东来,新的思想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原有城市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国家控制力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如户籍管理制度松弛,人们得以取得了部分自由流动的权利;城市服饰风尚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诸如:等级制已被打破,僭用服饰习以为常;服饰由淳朴转向好美,奢侈更是成为晚明城市风尚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临安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明代城市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推选条件: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将以下科技发明创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写序号,多选、错选)任选一项成就,结合一个推选条件,说明其入选理由。(示例除外)
类别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
成就二十四节气、《本草纲目》分类体系____、________、____
①罗盘(指南针)②长城③郑和航海④活字印刷术
示例《本草纲目》
分类体系:《本草纲目》分类方法严谨,更加接近现代的科学认识。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后来陆续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因此,符合第三个推选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人地矛盾突出B.农业生产恢复C.阶级矛盾激化D.土地兼并严重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朝灭亡后的朝代,所有统领天下的人,都不借鉴秦代设立宰相的问题(麻烦),任命宰相,这常常危害到国君,其原因就在于(宰相)擅权,作威作福。”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即传播转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即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材料一中的第三个环节指的是建立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2)写出材料二中元朝中央集权制度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创立了什么制度?
(3)材料二中明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他还设立了什么特殊的机构?
(4)材料三涉及的是清代的哪一个机构?
(5)谈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第二次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6 .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伟大成就。
(1)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3)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世界最长运河——
(4)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5)明朝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第二次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7 . 明清小说其主题内容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痛斥腐败官吏的,有谴责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还有描写市井百姓和商人生活的。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A.深受民众欢迎B.凸显儒家思想C.还原历史真相D.涉及题材广泛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中考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就。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医圣的代表作——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5)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名校调研系列卷
9 . 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材料二   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1540-1620

1660-1840

1840-1910

中心

意大利

英国、法国

德国

——摘编自潘救峰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三次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促进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因素。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
(4)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通顺。)(提示:可以从中国、世界两个方面分析)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元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有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材料二

历史时期

存续时间民族

时代特征

公元前221~220年(440年)汉族、匈奴、西域各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西晋时期

266~316年(50年)汉族、鲜卑、氐、羯、羌等

短暂统一

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

220~280年、317~589年(332年)汉族、鲜卑、氐、羯、羌等

隋唐时期

589~907年(368年)汉族、突厥、吐蕃、回纥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开放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蒙古时期

907~1271年(364年)汉族、契开、党项、女真、蒙古族等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元明清时期

1279~1912年(631年)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补充完整。
(3)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种)并分别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4)有学者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点时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