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课程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材料三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摘自七上《中国历史》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距今约_________年;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他们都生活在“_________”(写出时代名称)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___________(房屋类型名称)复原图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各类史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方面发展的表现。并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遵并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的生产工具分别所处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耕生活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
(3)观察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尊”开始出现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尊”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君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该事件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3 .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一:

关于柳州白莲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清单相关结论

穿孔砾石尾部被敲掉的螺蛳化石
烧火坑龟背状石核砍砸器

(1)选择材料一考古清单中的一项考古发现,结合所学,写出相关结论。
(例如:从考古清单中“尾部被敲掉的螺蛳化石”可以推断出螺蛳作为白莲洞人日常食用的食物之一。请选择除例句外其他三项考古发现中的一项,参照例句句式写出相关结论)

材料二:

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
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
干栏式建筑遗迹;
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
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
多达数斗的粟;
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只填写字母。)
(3)请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

材料三: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4)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只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
2023-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以下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三: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


请回答:
(1)材料一出土的动物化石我们可以判断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属于什么类型的石器?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3)从材料三中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请列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从以上材料归纳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2022-0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习过程中,将同类(或相似)事物进行比较是归纳提升的有效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主题:原始——(1)是历史的进步

比较项变化说明问题
住所天然洞穴发展到建造房屋居住、讲究布局与北京人相比,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变化说明原始人类——(5)的能力提高,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有明显进步,社会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生活方式集体群居发展到——(2)
生产方式采集、狩猎发展到——(3)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
食物捕猎野兽、采集果实发展到——(4)
陶器无陶器发展到能够制作陶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本材料的主题是:原始什么是历史的进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生活方式的变化由集体群居发展到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由采集、狩猎发展到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原始人类食物的变化有捕猎野兽、采集果实发展到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原始人类的诸多变化说明原始人类什么能力提高?
2020-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国人力量的精神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


材料二: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山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自古以来这里各族各部落错综交集杂居,黄帝联合一些部落战胜炎帝,炎帝部落归顺黄帝,两大部落不断地联合,交融,结成联盟。他们“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后来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干的华夏族。

材料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

材料四: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汉武帝推恩令示意图



(1)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请判断上面哪些史料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填写序号,多写少写错选不给分)
(2)材料二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都以什么自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人的标准依据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二汉武帝实行这一“推恩令”的目的。
2023-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7 .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如下图



          图5 水稻                         图6 粟                                   图7                            图8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2)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5水稻、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023-11-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批鹿骨头,它们都已破碎并明显被焚烧过。洞穴堆积中,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灰烬层,最厚的地方竟有6米,火将温暖带进当时尚存的洞穴,使夜晚凶猛的野兽不作非分之想。火的熄灭应该是灾难性的事件,他们会想方设法让火长燃不灭。

——-摘编自纪录片《中华先祖》解说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摘编自孙中山《祭黄帝文》


(1)材料一解说的内容与我国哪一远古人类有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座房屋呈现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的主要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了解史前时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022-12-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已出土的遗址中,一共发现了十万多件石制器。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二: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逐渐普遍起来,同时为手工业提供锐利的工具。青铜器上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渡之精良,花纹之铸造,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水平很高。

材料三:德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育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产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1)材料一所描述的遗址是哪一遗址?说说这一遗址使用的石器是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因素。结合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进步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该国的发明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02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学完史前时期的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这单元历史后,老师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本单元的内容,下面的表述中最为贴切的的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人类的发展
C.从猿到人的演变D.中华文明的起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