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北京人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最体现变法性质的是哪项措施?材料中还有哪些措施?(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3)依据材料指出秦国的哪位国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分布特点。
2023-10-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舌尖上的中国

材料一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们煎炒焖煮,蒸熬涮焗,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饮食文化。

   

——根据吕厚远《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等整理

材料二

卡片A卡片B卡片C卡片D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学会用火,结束完全生食的时代,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用火熟食实例。这是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见于记载的粮食作物有10余种,蔬菜、禽畜类均不少于50种,水产类30多种。这是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汉唐时期北方胡食传入中原,一时胡食之风盛行。元代南北大城市里有专门经营高丽、天竺等风味的饭馆。这是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的产物。武汉开埠后,不仅有京、苏、徽、湘等风味的餐馆,还有英、法、德、俄各式西莱馆和日本料理馆。这是近代武汉卷入全球化浪潮的产物。

——根据皮明庥《武汉通史》、李曦《中国饮食文化》整理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首要使命就是确保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多元化、优质化、全面化、均衡化的需求,提高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餐桌上的幸福。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摘编自丁声俊《试论大食物观之大》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填写序号)
(2)将材料二中的卡片与中国饮食文化基本特征一一对应。(卡片字母填写至相应位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食物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影响古今食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8-2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四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2017-11-17更新 | 2880次组卷 | 34卷引用:苏州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