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史实史法

【史料发现】

材料一   随着20世纪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及发展,大量“地下新材料”被发现。

1928年殷墟出土甲骨1929年北京人遗址出土头盖骨化石1955年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1974年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兵马俑

【史料证史】

材料二

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自言献驼直不如实册
(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
记载的是公元前39年康居(中亚古国)王使者五人从敦煌入关后贡献骆驼之事。此盘原产于公元23世纪东罗马帝国,34世纪出口到中亚,46世纪经天山南路传入中国甘肃。

【史料互证】

材料三   近代学者提出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考古)”与“纸上之材料(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文献史料一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殷本纪》

文献史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为填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实物史料

左壁铭文(部分)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升:容积单位)。
实物史料②

腹内铭文(部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灭亡商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表中可用于研究史前时期的是____。(填写序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两件文物共同见证的史实。并说出这一史实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能够释证文献史料一的实物史料是____。(填写序号)能够释证文献史料二的实物史料是____。(填写序号)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运用史料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
2024-05-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黑龙江哈尔滨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科技发明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史料行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北京人用火场景象图”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北京人的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指出图3所示机嚣与图4所示机器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者的发明所带动产生的交通工具。
(3)以“中国历史上的军事科技”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一幅图片?请说明理由。
3 . 主题式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聚合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某校初三学生小历认为“静静的材料会说话”,由此展开了研究。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认识古代实物材料】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从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发展的趋势。
任务二【走近近代文字材料】

材料二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由英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______,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英国的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随着新型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也产生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世界各地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7世纪60年代,由英国开启的。(     )
B.两次工业革命进程中,都有先进机器的发明与应用。(     )
(3)将材料二中的______处完善。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整合现代图片材料】

材料三

(4)结合所学,完成以上示意图。并根据小历整理的资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任务四【关联当今时事材料】

材料四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据上,我们当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助推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05-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赶水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4 . 我国考古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包括探寻中华民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考证“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的年代,我们收集了以下史料:

①利簋——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②《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晚年整理而成,是儒家五经之一。

③《史记》——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图片及材料的相关说明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观点已在科学界逐渐得到了认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相关考古研究,为合理解释人类的进化演变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1929年,中国青年考古学家赖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6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和队友们发现了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人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19271937年发掘出土的全部中国猿人化石在战争中丢失。

1949年以后,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周口店遗址全面挖掘。

1966年,在周口店再次出土一件“北京人”头盖骨。

21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整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一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摘编自2021年4月2日人民日报《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

(1)材料一中,哪项史料对考证“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所具备的价值最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合理解释人类的进化演变”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学家及其著作。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进程概括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考古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班同学开展“实证历史研究”,他们分组搜集不同类型的资料,研究历史,请你参与其中。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研读分布图,找出“发现于1921年,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位于(填写字母)遗址。
【文物】
             
日本的合同开珎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2)上述文物均出土于唐朝墓葬,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物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壁画】
                                              
壁画:河南许昌白沙北宋墓出土壁画                                      壁画:辽朝官员张世卿墓葬壁画中的茶事图

注:壁画1为夫妇对坐,茶案上放有两副茶盏及盏托;壁画2中有两个髡发的契丹人手端茶盏及盏托。


(3)观察两幅壁画,分析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2024-03-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初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课程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材料三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摘自七上《中国历史》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距今约_________年;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他们都生活在“_________”(写出时代名称)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___________(房屋类型名称)复原图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各类史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方面发展的表现。并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正在热播,激发了某同学的学习兴趣,开展“解锁考古密码,探寻中华文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中华先祖】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摘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1)依据材料一中“灰烬层”“烧石”以及烧骨可以对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做出怎样的推断?
【繁衍生息】

材料二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反映了他们掌握了哪项技术?“装饰品”的出土表明山顶洞人在观念(意识)上有何进步?
【农耕而居】

材料三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炭化的稻谷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打制石器

(3)结合材料三的文字介绍,请你选出两项出土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
【文明演进】

材料四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东部……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摘编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简介》


(4)材料四中的“★”处应填写的是哪一朝代?结合所学,写出这一朝代的建立者是谁?
【实证历史】

材料五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

——摘编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024-03-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一模
8 . 生产工具的革新是中古代农业发民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上图材料属史料类型。将上述图片反映的生产工具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序号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概括相应的历史结论。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



历史结论
2024-0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江西卷)- 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024·安徽·一模
综合题 | 较难(0.4) |
9 .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弘扬中华文明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两个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感受世界文化遗产魅力】

中国在199910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872日中国有世界遗产53处。下列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史料图片
名称A四川青城山B
列入名录时间198712200011200112

(1)“A”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____;“B”是山西大同____,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你认为四川青城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什么?

任务二   【探索领先世界的科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震撼出炉,我们曾经领先过三千年!



推荐词1:____

推荐词2:____
(2)请根据两幅图片信息,帮他们各写出一句话的推荐词。
(3)综上所述,你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建议?
2024-02-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安徽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10 . 远古时期,我国境内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类,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远古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yuè)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材料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哪一原始人类生活的时期出现了这种变化?
(3)结合材料四回答材料所述的两个地区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