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经济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写出种植上图中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哪两种生产工具?这两种生产工具的使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织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说出材料三体现的历史事件名称,列出材料所描述的该事件的措施两项。

材料四:汉初,“民失所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4)概括材料四描述汉初的社会境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五:“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5)说出材料五描述的西汉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
(6)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对我国经济建设提两点建议。
2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继承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推举制。(     )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夏军在牧野决战。(     )
(3)西汉文帝生活简朴,在位20年,宫殿、园林都没有增加。(     )
(4)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继续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力图拓展疆域。(     )
2023-04-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今天下已定,令各(流亡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该诏令应出自(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
4 .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022-11-24更新 | 113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
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D.促成了“光武中兴”
2022-06-04更新 | 905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失在于政。”《汉书·景帝纪》中写道:“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以上两则材料说明(       
A.秦汉的政治制度各有所长B.汉朝完全摒弃秦朝的制度
C.法道两家的理念水火不容D.国家治理政策应适时调整
2022-04-2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鲖城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1-22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刘邦警醒到虽然可以凭借军事力量取得天下,却不能凭借单纯的武力治理天下、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西汉初期实施了(     
A.焚书坑儒政策B.推崇儒学政策C.休养生息政策D.民族内迁政策
2022-02-0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无为而治”的“无为”指的是顺应自然,不作过多干预,不妄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秦朝“收太半(三分之二)之赋”
B.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
C.文景时期实行“三十税一”
D.文景时期改每人每年服徭役一个月为三年一个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