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2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创立太平道——
(5)三国时期,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2024-04-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艺术的发展】

材料一   自文字出现以来,中国古代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如下几种能较好地记录文字的方式:

1、甲骨和金石都属于坚硬耐用的材料,且不会腐烂。 这种作为书写材料的载体,重要的不是准确传达书写的内容,是记录文字的“硬材料”,所铭刻的大多是纪念性文字。2、在纸出现之前,用来记录普通文书、国家法令和记录知识的最常用的材料是竹、木。但简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携带十分不便,因此,人们也会用较为昂贵的帛书作为补充。3、随着西汉、东汉、两晋时期造纸术的迅猛发展,书籍的书写材料普遍由简牍过渡到纸。 纸具有一切文字载体材料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书写材料,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摘编自李杰《从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看汉字的流变》

材料二   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书法、绘画领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魏晋以前的作画者,多属被圈养的工匠,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忙于整军经武,无闲心顾及艺事,任其自然发展。 同时两晋佛道教日见盛行,人民有画大规模佛教壁画与多量卷轴佛像机会,致使绘画由贵族转向民间。 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风的影响,绘画观念由审美趋于自由。

——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书写材料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时期绘画领域的变化,分析这一时期绘画变化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3 .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构建历史,重庆八中九年级学生以史料类型为组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竹简是我国东汉前的常用书写材料,第一组成员对部分竹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竹简名称

年代

记载内容

历史信息

郭店楚墓简

战国

共十八篇典籍,其中道家三篇、儒家十三篇、其他学说两篇。

战国时期楚国思想文化较为活跃。

迁陵洞庭郡

秦朝

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

居延和悬泉里程简

西汉

从都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西域的30余个驿站信息及间隔里程。

浮屠简

东汉

在敦煌浮屠里(地名)举办佛教斋会活动的请柬。

材料二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的机关报,第二组成员研读后发现两份报纸各有鲜明特色。

《新华日报》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大量战地通讯,还有平民英雄的人物小传,根据地人的建设情况和生活采风等。每期报纸必刊载群众来信,还开辟了《团结副刊》,包括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板块,集新闻性、大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中央日报》上最新战况、国军战绩等战地简讯占据主要版面,侧重刻画国军中个体将领“以身殉国”的英雄形象,动员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号召青年抗日救亡。其副刊《中央副刊》所登作品大部分为专业的策论性文章,宣传国民政府的党政情况。

——摘编自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

材料三   第三组成员阅读了专著《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后,小懿同学根据内容制作了如下资料卡。

“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创新。”

——周代数《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

《后发国家创新水平模型图》

材料四   小丽同学运用该创新水平模型,对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时间

阶段

概况

1949-1965

引进期

在长春、北京等地建立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

1965-1978

起步期

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建设了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格局。

1978-2014

发展期

产品重心转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4至今

成熟期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汽车智能化、品牌化方面坐拥巨大优势,销量连续七年全球领先。

(1)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协助第一组,完成序号对应的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对比《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不同(至少答出2个要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成熟期的创新水平。
B19世纪中期,英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4-04-0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从佛教建筑白马寺到有千佛洞之称的莫高窟,从成语“大彻大悟”到“当头棒喝”,从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感慨到小说《西游记》的盛行,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     

A.革命性B.统一性C.包容性D.和平性
2024-04-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B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落后世界近百年
C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A.AB.BC.CD.D
2024-03-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吸纳外来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2秦朝统一并颁行全国的文字称为什么?根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汉字的演变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目:“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一句原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主张。

材料四   直至公元910世纪,中国的造纸术才由丝绸之路西传,古印度才有了用纸印刷的佛教经卷……在中世纪的西欧,据说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300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活动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伟《四大发明是如何外传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哪一项技术?两汉时期,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了中国。请举一例并结合所学说明。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素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2024-03-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     
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2024-03-29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1中A、B两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西汉时期哪一宗教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
(2)有人说“这条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汉朝有哪些技术传到了西域?
(3)综合上述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4-03-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1-2022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9 . 先进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传承交流而熠熠生辉。辨别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文字记载着先进文化,指事是中国文字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连接东西方文化纽带的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远至大秦。
(3)东汉明帝时期,印度佛教逐渐在中国社会上传播开来。
(4)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东晋画家王羲之著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024-03-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四川省青城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传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后在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由此可知,与青城山渊源最密切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2024-03-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