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2 道试题
1 . 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任务一:解读文物后的故事】

【任务二:阅读文献中的故事】

材料一 两千年来,这条通道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摘编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出现过众多璀璨的文明,比如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串联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构成了一部非常厚重的中国文学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学史》

【任务:聆听资讯里的故事】

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贡献人类健康事业

②中国主张一国两制、维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建设和平美丽的世界。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抗疫主战场……

——整理自新华社快讯

(1)如果说任务一的文物背后是多元一体的统一中国形象,那么请你来介绍一下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2)任务二可以读出交流互鉴、文化璀璨的中国形象,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两个史实来介绍中国的这种现象。
(3)请你从中国形象的角度为任务三的新闻概括一个主题。在学习历史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历史资料?
2024-06-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左二人物为禄东赞。

——义务教育 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法)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1787年创作)

苏格拉底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哲人在众弟子面前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尽管他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幅画作内容的相似之处。
(2)综上,两幅画作能否作为研究相关史实的直接证据?说说你的理由。
(3)请再举出相似的画作一例,并说说它反映的历史场景。
2024-06-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兔共耳”是隋唐莫高窟中的一种特殊图案,由战国时期的三兽纹发展而来(见图一,左为战国三兽纹,右为三兔共耳)。经过魏晋南北朝战争,隋统一后,人口相对退减,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三兔共耳”表达了人民希望多子多福、生生不息的朴素期盼。隋唐以后,该图案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出现。如图二: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答题卡对应题号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三兔共耳”图案由西方传入中国,最早出现在敦煌。(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莫高窟中的“三兔共耳”图案与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有关。(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兔共耳”图案的传播特点。

材料二   重庆市大渡口区有一座隋唐公园。隋唐公园因园内一块巨大浮雕墙而得名,浮雕内容是唐代阎立本的绘画《职贡图》(如图)。整块浮雕设色淡雅,人物造型奇特,线条流畅自然,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画中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白衣虬髯骑白马的人是罗刹国使者,身后有仆从打着伞执着扇,抬着礼物。左边穿长袍手里托着珊瑚打着伞盖的人是婆利国使者,他的随从也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

——摘编自《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3)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隋唐公园浮雕的史料价值。(答出两个要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重庆地区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收益的手工业门类。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十年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点线路运营、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实施,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3年3月30日《经济日报》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2024-06-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江津区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如下图是史明辨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手抄报最恰当的标题是(     

A.百家争鸣B.盛唐气象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
2024-06-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邀请你参与进来。
任务一【解读邮票——彰显文明成果】

表现元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表现元素:《史记》表现元素:郑和下西洋表现元素:《蒙娜丽莎》

任务二【解读文本——感受文明力量】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传教士)将中国的科举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欧美人把科举进行了改造。如英国在19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录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

——摘编自《科举制堪比“四大发明”影响全球用人观》

任务三【解读科技——研析文明成因】

名称

水排、独轮车、弓弩、造纸、制瓷

铸铁、胸带式马具

火药、印刷术

提花机、磁罗盘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

1000多年

800—900年

500—600年

约4000年

——整理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任务四【联系现实——畅谈文明感悟】

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11月17日)

(1)依据任务…中的邮票表现元素,联系所学,判断其对应的文明成果所属领域。(只填序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中外交流;_____________;建筑雕像:_____________;历史巨著:_____________
(2)根据任务二的文字信息,归纳科举制度传播的特点。
(3)综合表格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高度繁荣的主要原因。
(4)今天,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为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共建“地球村”,请留下你宝贵的建议。
2024-05-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唐朝时期,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依据下面绘画作品名称及文字描述,判断作品的作者是(  )

《送子天王图》(局部)

作者简介
朝代:唐朝
评价:著名画家
作品特色: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A.吴道子B.阎立本C.欧阳询D.颜真卿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下图为古代“三兔共耳”图案——三只首尾相接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循环追逐、跳跃。这个图案最早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后来也出现于13世纪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及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与金属圣器上。这可以说明(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亚非欧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
C.全球各地的文化符号大同小异D.古代社会重视动物的生存环境
2024-05-29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人物都属于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一组是(       
A.钟繇、胡昭B.颜真卿、柳公权C.王羲之、苏轼D.吴道子、欧阳询
2024-05-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辽宁朝阳·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以下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盛唐气象”提纲。请你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诗歌:《李白诗集》
书法:《颜氏家庙碑》
绘画:《送子天王图》
雕塑:敦煌莫高窟
A.多彩的文学艺术B.高超工艺水平
C.开放的社会风气D.民族交往与交融
2024-05-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九年级毕业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10 . 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传诵于士庶、僧徒、孀妇、牛童、马夫之口,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这反映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A.科举制提升官员素质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D.官方意识形态的提倡
2024-05-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