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3 道试题
1 . 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传诵于士庶、僧徒、孀妇、牛童、马夫之口,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这反映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A.科举制提升官员素质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D.官方意识形态的提倡
2024-05-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左部四名女乐伎,自右而左一次弹筝、拍板、奏竖箜篌、吹笙;
中部绘男女舞伎相对而舞;
右部五名男乐伎,自左而右依次奏竖箜篌、弹曲项琵琶、吹排箫、击小铜钹、吹筚篥。

             ——绘于韩休(开元二十八年去世)墓东壁的《乐舞图》(局部)

材料三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

——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①曲线图中唐朝气温的特点和图②人口变化的趋势,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是研究盛唐历史的第一手还是第二手史料?观察材料二,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3)据材料三,指出“唐代文化”的特点,并概括“广州港”的影响力。
(4)综合上述探究,概述唐朝兴盛的原因。
2024-05-28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报时选用的素材(部分)。由此可见,他侧重于展示盛唐(     
气象万千的唐诗
书如其人的颜真卿
吴带当风——吴道子
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
A.清明的政治局面B.繁荣的社会经济
C.密切的民族交往D.多彩的文学艺术
2024-05-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024·河南信阳·二模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唐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宋词又称长短句,可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还可配乐演唱;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明白如话”,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表明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     
A.通俗化B.政治化C.地域化D.商业化
2024-05-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西·专题练习
5 . 舞蹈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符合这一特征的两个例子。

材料二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的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原因。

材料三   14名舞者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眼角画着月牙形妆容,碎步小跑,走上舞台。……这就是2021年年初几乎一夜之间“霸屏”各大社交媒体的节目《唐宫夜宴》,不少国外网友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令人赞叹”。……《唐宫夜宴》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些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摘编自2022年5月5日环球网报道

(3)根据材料三、概括舞蹈《唐宫夜宴》受到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原因。
2024-05-2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6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秦帝国”的“统一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字统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2024-05-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中考政史全真模拟试题-初中历史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的开凿始于605年,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它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

材料二:唐朝发明的这种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题材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

材料四:北宋时兴起的一个小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来自四方的工匠汇聚在这里,创造出许多瓷器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

(1)材料一中涉及的水利工程的名称什么?它的中心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它产生的作用。(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描述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请你再写出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写出两点)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4)材料四中的“瓷都”指的是哪里?
(5)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感受。
2024-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对历史的描述,通过对唐诗的研究,他撰写了《元 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     
A.唐诗真实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气B.唐诗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C.唐诗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创作形式D.唐史研究须借助唐诗来佐证
2024-05-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一模试题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作品具有“飘逸洒脱” “浪漫情怀” “超凡脱俗”等特征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公权
2024-05-23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崇川区如皋市启东市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