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火药发明与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不可能遇到的是(       
A.跟着主人去市舶司办理对外贸易B.主人告诉您海船出海时开始使用指南针
C.主人邀请你晚上一起去逛夜市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武器火铳的威力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2 .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三大发明(     
A.促进文化的传播B.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
C.改变了战争的方式D.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3 . 【古代文明】

材料一   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有时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其主要标志是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和佛教。

——袁行雷《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出自中国,然而,不像在西方,技术进步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传统的官僚贵族统治集团削减和减弱新技术的作用。但是,在西方,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没有后缀者,相反,出现了一种新的多元化的文明;在这一文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迟洋船只不是被埋没,而是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对欧洲,然后对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技术进步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原因,并列举一个史实说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中考调研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描述。该朝代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
山水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李华同学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测他论证的观点是(     
·造纸术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世界各地,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火药传到欧洲后,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世界
C.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6 . 以下三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历程:从唐朝中后期火药开始使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类型多样到元朝使用威力更大的火铳。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兼收并蓄具有突出的包容性B.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
C.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D.对世界的影响力重大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部分)

年代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瓦特的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1785年用于棉纺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800年,英国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率5210马力,1825年增至15000台,总功率375000马力。

——摘编自刘祚昌《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瓦特蒸汽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辅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作用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州市第十三中学中考四模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用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押题卷(四)
9 . 中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方式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发明传播到世界,人类的文明也因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1)材料中所说的我国古代“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行方面”重大发明分别指什么?
(2)上图为明成祖时期的一幅航海路线图。请结合此图,指出引领图中远航的人物的姓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
(3)“人为地隔绝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4)以史为鉴,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价格昂贵的羊皮纸和落后的抄书形式限制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著作风行欧洲大陆;火药和火器的传入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要获得火药和火器,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地图的准确性加强,哥伦布正是凭借根据“地圆说”所绘制的海图去扬帆探险的。

——摘编自沈定平《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英国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个整体……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英国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摘编自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材料三: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从事信息生产的人员迅速增加,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脑的使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产品更新换代快,家用电器日新月异,人们甚至可以在家里与医疗信息库接通。科技高度发展,武器的破坏力剧增,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反而受到制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1988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他还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1995年,我国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九五”科技攻关,获得2万多项成果,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具有世界意义”的观点进行具体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取得巨大飞跃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