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的海洋之路“辉煌与屈辱”并存,但始终没有放弃走向海洋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走向深蓝】

材料一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按照航海的实力,发现“新大陆”的不应该是西班牙人,而应该是中国人。这似乎是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看法,但是他们忽略了对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不同的国内背景的分析,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是为了夺取殖民地,夺取贵重的黄金白银,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的明朝初年,国内并无这种需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没有霸占一丝一毫的海外殖民地。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海防之殇】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中日军费筹措对比:

清朝政府——1894年6月30日,李鸿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强北洋舰队等方案,并请求户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军费。清政府一开始竟然仅仅拿出18万两银子以充军费。经过反复商议,户部最后也只答应负责筹措150万两。而这些钱只相当于甲午战争中,日本娼妓为支援战争捐出的数目。即便这样,这笔钱直到战争爆发也未全部到位。

——摘编自舒健《钱都去哪儿了?—清政府的军费筹措与甲午战争的惨败》

日本政府——到1881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20年的造舰计划,准备每年造3艘,共造60艘。可是到了第二年,这个计划又改了,它以8年为期,每年造6艘,一共造48艘。1889年的时候,国会又增加107万日元海军经费,使得海军经费占到全国总财政支出的11.7%。

——摘自纪录片《走向海洋》

【以海强国】

材料三   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

——陈明富、秦婧《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从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军费筹措结果的不同,能够得出中国战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防成就?
(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Awaken New Depths)。请你以“记忆与唤醒”为主题,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
2024-05-0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文化交流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选自《汉书》

材料二:

   图一 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二 玄奘西行求法图

材料三: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选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_________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骞凿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为哪条商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图一人物为哪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人物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而记录成的书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
(4)材料四中______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此事件中航程最远的一位航海家。
(5)通过学习对比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外航海发展史的异同,并以“最终称霸海上的船队为何不是中国?”为题,写一篇15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说理清楚,逻辑分明,字迹工整。
2023-1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县城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状态。

——《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


(1)材料一中的图一阴影(斜线)部分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并谈谈这个国家殖民侵略的特点?
(2)在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的一次伟大的航海壮举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欧洲殖民者的什么罪恶?该罪恶对A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
2023-10-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绘制在地图上的历史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一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的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请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三   如图



(3)请将从材料三这两份实物史料中感受到的社会信息进行整理,写一个以“(朝代)的繁荣”为题的历史小短文(题目补充完整,史实准确,语言通顺,史论结合,结尾要写出感悟。100字左右)

【绘制在地图上的历史】

材料四   “郑和时代的中国,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召班赏,厚往薄来”



(4)认真研读材料四中的文字以及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有什么影响?
2023-07-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材料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一节选自1947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四   1971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请列举一位为推动“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日趋频繁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什么?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材料四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5)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023-04-23更新 | 1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

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3)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14051433年,郑和奉朝廷之命,先后7次率领浩荡船队下西洋。郑和每次远航,船队满载金银货币和瓷器、丝绸、锦绮、麝香等各种货物,除了用于馈赠,还进行贸易,换回大量的珍珠、宝石、香料,以及珍禽异兽。郑和下西洋后,亚非各国纷纷遣使来与中国建交和进行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在明成祖朱棣时,就有60个国家数百次访问中国。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2-10-0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二十一年和开成三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百年留学》


(1)请指出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并概括中日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至少四点)

材料三: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022-08-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暑期测试历史试题
8 .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共同探究。
步骤一:中华民族一家亲

材料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整理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至少说出两条)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至少说出两条)
【拓展延伸】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步骤二:对外交往促发展

材料一   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时我国对外交流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3)写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的地方?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材料四   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宋元延续了发达的对外贸易,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5)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上史实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020-10-08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唐朝的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

材料二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郑和船队所载物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远航能够成功的原因。
2020-08-12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为‘三宝太监’)”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   马戛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二中你能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乾隆帝的心态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他的观点导致了什么对外政策的实行?
(4)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0-07-2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