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史料分类繁多,其中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以下可以研究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A.袁灿兴创作的长篇小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B.中国邮政发行的《郑和下西洋》系列邮票
C.波斯湾南岸拉斯海马祖尔法遗址出土了明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
D.电视剧《永乐皇帝》中郑和下西洋片段
2024-06-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文字统一]

材料二 这种统一的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持久统一的粘合剂。(它)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持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不会说一个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程建筑]

材料三 古代工程简介

工程简介

灵渠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2200余年。灵渠开凿为秦始皇开疆扩土、统一中国作出了贡献,也为促进岭南各族人民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

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交流交往】

材料四 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举出汉朝在经济方面进行的创新举措一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概括两项工程的共同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15世纪以前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列举中国古代依托稳定的海洋秩序进行中外交往的史实。
2024-06-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某中学以“海洋联通世界”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图1“南海一号”船舱
“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图2泉州市舶司遗址
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提交大会审议正式获得通过,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3清代小说《镜花缘》
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唐教、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

图4《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图5 动画片《郑和下西洋》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请回答图一属于哪一类史料?小明同学在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的时候找到了上述内容,请你为他选出适合学习活动的材料。
(2)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的郑和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请回答,中国古代开辟的带来财富的商路的名字。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举一例阐述说明“危险来自海上”。
(3)习近平在讲话中说:“纵观历史,大国发展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有人说‘强于天下者必胜于海,衰于天下者必弱于海’。比如,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依靠先进航海技术开辟海上航线、拓展海外殖民地、控制世界贸易、掠夺世界资源,为其成为世界强国营造了重要条件。”请根据材料回答,近代某些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手段有哪些?
(4)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提一条建议。
2024-06-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某校九(1)班围绕“国际关系”开展主题式项目化学习,请你按要求参与。
项目一

图一   鉴真像

图二   马可波罗像

图三   郑和像
项目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

项目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拟定项目一的学习主题,并任选一位人物写出与主题相关的史实。
(2)完善图中A、B处空格,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3)围绕项目三,可以提炼出“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共建和平包容、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提取两到三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上探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 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
(2)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欧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4)1807年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开辟了远海航运新时代。
2024-05-2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松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湖南长沙·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史实

时期对外交往的事件产生的影响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开通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
唐朝鉴真东渡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朝玄奘西行玄奘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明朝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消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

材料二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人民日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总结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对外交往的角度,撰写一篇小论文,观点明确,立论有据。
2024-05-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湖南长沙专用)
7 . 繁华丝路·美美与共

【丝路使者·逐梦】

材料一   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丝路使者们,用自己的人生钡就了这条贯穿东西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ABC
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走访了点 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之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 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他,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于1405—1433年率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的船队7次下“西洋”。他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个“他”的名字。在材料二中找到与“他”相对应的路线图。(只填序号)

【丝路信物·联结】

材料三   千百年来,无数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于丝绸之路沿线,串起一段段记忆。

公元1世纪
庞贝古城壁画

驮贵陶骆驼

金腰带

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出土于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遗址,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壁画描绘了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画中飘逸的衣裙,正是来自于遥远东方的珍贵丝绸。出土于陕西省,以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为形,驼囊上模印了来自于西方的兽首角杯及罗马柱,这体现希腊题材与 本土题材的结合。出土于广东“南海I号”沉船中,腰带工艺精良,带体呈麻花状,带扣 装饰细腻,极具异域风情。这种腰带形制不见于国内,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产自于景德镇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盘心以八瓣花连弧开光装饰,被称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外销瓷中最著名的品种,国内很少见,是专为出口而生产的。

(2)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文物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路建设·共赢】

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每年向共建国家和地区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共建国家在华新设企业接近6.7 万家;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

——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3)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2024-05-28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宋朝很重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在北宋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司岁入多达约110万缗。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绢、锦等纺织品以及陶瓷、金银产品等,输入的物品有珍宝、象牙、犀角、钻石等。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 多个。

——摘编自刘炜等主编《中国文明传真·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概括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2024-05-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9 .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交流--以海为证】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

               

                                                                                   

                                                                              

【百年耻辱-从海上来】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急促转型也对中国传统海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同时来自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的威胁,清政府把国家的安全战略从过去的“重陆轻海”转向近代的海陆并重,这是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材料三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改革开放-凭海而兴】

材料五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交流--以海为证】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

       

                                                                                   

                                                                              

【百年耻辱-从海上来】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急促转型也对中国传统海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同时来自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的威胁,清政府把国家的安全战略从过去的“重陆轻海”转向近代的海陆并重,这是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材料三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改革开放-凭海而兴】

材料五

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1978年12月的一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会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比较系统的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90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10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表1
 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战略的重心从维护海洋安全转向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开放海洋和开放海洋为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我国海洋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海上石油业等海洋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摘编自王琪曹文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战略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04133.502.6
201669693.79.4
                            表格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图1示例对图2或图3中的事件进行简要介绍说明。

示例: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一条航线从山东出发到达朝鲜、日本;另一条航线从东南沿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材料二中图片A处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一处领土,这片领土是哪个?(①香港岛②胶州湾。填写序号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材料三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的那场“殊死搏斗”指出是哪次战争?请列举一位此次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任意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五,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根据表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图1示例对图2或图3中的事件进行简要介绍说明。

示例: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一条航线从山东出发到达朝鲜、日本;另一条航线从东南沿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材料二中图片A处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一处领土,这片领土是哪个?(①香港岛②胶州湾。填写序号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材料三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的那场“殊死搏斗”指出是哪次战争?请列举一位此次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任意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五,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根据表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4-05-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发展等有着密切关系,需求师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陆路交通——助力国家治理】
(1)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分别简述元朝、罗马帝国是如何强化交通建设的。这些举措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火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分陆站和水站。驿站的设置,大大促进了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元朝简史》

为了管理辽阔的模城,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都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马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任务二 【水路交通——促进交流发展】
(2)地图直观呈现历史现象。观察下面两幅地图,比较两次航海事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者本质不同的根源。

            

   

任务三 【交通成果——见证社会发展】
(3)交通的状况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请分别选取年代尺上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2024-05-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