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剧的繁荣与书画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8 道试题
1 . 北京的会馆是专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聚会、寄寓的场所。

材料一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各地参加会试的举人也涌入京城。在京的同乡官商士绅合力建房为他们提供食宿,文人试馆应运而生。除服务举人外,试馆也为同乡聚会、住宿服务。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北京,出现了服务商业的工商会馆、行业会馆。全国各省均在北京建有会馆,除省级会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府、县也建有会馆。

——摘编自马慧娟《北京会馆的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明朝会馆分布示意图清朝会馆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兴起的原因。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序号时间历史人物活动地点主要活动
1898年康有为南海会馆康有为在此居住时,常召集维新人士开会议事,商议变法措施。
1898年梁启超新会会馆梁启超在此居住时,常与康有为商议变法,并撰写大量宣传变法的文章。
1906年徐锡麟绍兴会馆徐锡麟在此居住时,筹备安徽、浙江两省的反清武装起义。
1912年 A 湖广会馆他作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在此出席会议,宣传“三民主义”革命思想。
1912—1919年 B 绍兴会馆他在此居住期间,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著名小说,经常与蔡元培等人交流见解。
1919年陈独秀安徽会馆陈独秀在北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安徽会馆联络各方力量积极营救,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北洋政府将陈独秀释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填写完整。任选其中两个及以上历史人物的活动,提炼一个时代主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材料三   明清时期各地人士进京,将各地的戏剧、方言、饮食等带到京城,四大徽班进京,在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等处表演,形成了集百家之长的京剧。会馆集中的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孕育了古都商贾文化。清代还有十几所会馆曾办过学校。2021年,北京市聚焦建设会馆演艺新空间,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等将戏曲演出与会馆特色相结合,吸引观众走进会馆,了解会馆文化。

——摘编自曹雪盟《会馆“有戏”古韵新生》等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会馆在北京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当今的价值。
2024-05-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
综合题 | 较易(0.85) |

2 . 材料一: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大剧院与福建京剧院联合于2015年5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全本《红灯记》,这是福建京剧院相隔40周年,再次在榕城舞台上演《红灯记》。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2)京剧诞生于何时何地?
(3)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思想上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2024-05-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20世纪30年代,战火烽烟中,梅兰芳、杨小楼、周信芳等京剧艺术家创作和演出《花木兰从军》《梁红玉》、《明末遗恨》、《生死恨》、《卢沟落日》《亡蜀鉴》等大量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此举意在(     
A.唤醒民众斗争意识B.弘扬传统文化
C.丰富大众文化生活D.倡导全面抗战
2024-04-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 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中国传统节日与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节气性、稳定 性等特征,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固定在每年规定的节点。每当节日到来,都会伴随着先民的祈 祷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仪式被固定下来,成为传统节日。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也包含着 中国人民对伦理亲情的重视以及对血缘纽带的依赖,例如中秋节的设立就为人们实现阖家团圆提供了契机,人们在祭月、赏月、吃月饼中体会家族亲情。另外,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

——摘编自鞠佳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究》

材料三

材料四

科技巨著泽被百姓

伟大工程体现人民智慧

方便实用的文化传播工具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3)图片1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2是哪一种戏曲名称?
(4)为表格中④提供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归纳主题
(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请你提出一项行动建议。
2024-04-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5 . 小明同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社会生活的变迁”,图4是他搜集的图片,请你按要求帮忙进行整理。

(1)请将图片反映的生活场景分成两类,并按时间顺序填写变迁历史。
类型一:顺序:(只填序号)
类型二:顺序:(只填序号)
(2)请模仿上面的分类再设计一组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场景。
主题:
历史场景:①②→③→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试卷(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戏场小天地,人生大舞台”。200多年来京剧潜移默化的把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表明京剧(     
A.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B.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真实再现了历史场景
2024-04-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性剧种,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苏、黑龙江、甘肃、新疆、台湾等多个省区,深受人们喜爱。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这说明(     
A.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河南文化具有兼容性
C.豫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D.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024-04-2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辉县市共城初级中学、吴村二中、文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以下形成于清朝的是(     
A.京剧B.中医C.书法D.武术
2024-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福建·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A.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B.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C.清朝的文学艺术D.清朝的科学技术
2024-04-20更新 | 142次组卷 | 6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1(福建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福建专用)
选择题-题组 | 适中(0.65) |

10 .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行路读书”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组同学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魏村,收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可以推断出(     

                         牛王庙戏台
       左图为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魏村牛王庙戏台,建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它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据统计,目前山西现存金、元、明、清时期的古戏台3000多座,占全国古戏台的4/5,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全国仅存的8座元朝戏台都在山西省,山西尚存的明朝戏台多达30余座。
A.元朝统治者大力推广戏曲B.明清时期山西是戏曲中心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D.山西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
2.王华和他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三晋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四条“云旅游”线路,其中符合“文明起源”主题的是(     
A.线路①:太原晋祠→临汾尧庙→陶寺遗址
B.线路②:云冈石窟→五台山→龙门石窟
C.线路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碑→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D.线路④:山西晋商博物馆→平遥古城→晋国博物馆
2024-04-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