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剧的繁荣与书画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医药学发展史》

(1)材料一图A是王羲之的代表作《______》,作品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图B人物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道光年间,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__”,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古希腊哲学家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云冈石窟②《史记》③京剧早期戏服④三彩骆驼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2024-05-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一零一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     

A.古代经济的繁盛B.传统节日的起源C.南北文化的统一D.文学艺术的发展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京剧诞生于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社会发挥化育作用的清朝。天然地被注入尊重长幼有序、孝敬父母、兄友弟恭、邻里和睦等中国伦理基因。据此可知,京剧(     
A.动摇儒家正统思想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加强思想文化专用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2024-05-09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音乐与时代同行,以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战国铜壶:壶身第二层刻有宴乐武舞、弋射等画面,体现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②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7800年,是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③唐三彩乐舞俑:骆驼载五位汉、胡男子,一人跳舞四人演奏,充满了异域情调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反映以下主题的文物。
史前文明源远流长:______社会大变革的时代:______繁荣开放的时代:______

材料二   宋代说唱音乐进入成熟期,瓦肆勾栏成为都市人娱乐生活的固定场所。艺人们在瓦肆勾栏集中演出、观摩交流,提升说唱音乐技艺。戏曲音乐在宋元时期正式形成,为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郑育《宋元时期戏曲音乐探源与形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说唱音乐”发展的原因。举一例清朝时期形成新的戏曲种类。

材料三   红色歌曲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反映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英勇斗争以及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的歌曲类型……红色歌曲由于旋律激昂澎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促使人们继续奋进。红色歌曲歌词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俗易懂。

——摘编自吴嘉琪《2022年版新课标视域下红色歌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3)根据材料三,指出红色歌曲反映的内容,并概括影响红色歌曲广泛流传的原因(两点即可)。结合所学写出一首红色歌曲及其时代背景。

材料四

A: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战歌,不少战歌采用流行曲调,填上新词,反映当时的情况。如嘲讽英军将领败北,赞扬“波士顿茶党”的倾茶行动,呼吁奴隶获得自由等。

B:蓄奴制被废之前,奴隶们在白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唱讴歌自由的歌曲;现在他们公开唱这些歌了。如《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已废除》《主人跑了》等。

——袁华清译《美国黑人音乐史》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历史背景,分别分析A、B中歌曲在当时产生的历史作用。

材料五   20世纪初,无线电广播出现,在唱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音乐的跨时空传播,使音乐成为一种不分民族、没有国界的语言而广泛传播开来。无线电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等特点,使音乐的大众化特点得以凸显。

——摘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音乐与科技携手共进》

(5)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依据材料概括无线电广播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社会发展与音乐的关系。
2024-05-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023一2024 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中考第二次质量历史试题
6 . “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南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为传承发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为迎接这项活动,历史小组同学搜集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

南阳市是中国戏曲之乡,不仅上演的剧种剧目多,而且从事演出的艺人也多;这里不仅有本地的曲剧、宛梆,而且还有外来的秦腔、京剧、川剧、花鼓戏、安庆戏等。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流布在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

材料二

藏于南阳汉画馆的东汉画像石《乐舞百戏》社旗县城山陕会馆内的悬鉴楼,建于清代嘉庆元年,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

材料三   2016年在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联合下发了《南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此项活动。

(1)根据材料一的两段文字材料,请你说出南阳戏曲的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南阳成为中国戏曲之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弘扬家乡的戏曲文化?
2024-05-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朝中后期,杭州、苏州、扬州等地成了职业画家云集的中心。这些画家以卖画为生。他们画风清新、个性独特,具有创新精神,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这个时期,职业画家的迅速崛起是由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重文轻武的政策C.商品经济的繁荣D.文化政策的宽松
2024-05-06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北京的会馆是专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聚会、寄寓的场所。

材料一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各地参加会试的举人也涌入京城。在京的同乡官商士绅合力建房为他们提供食宿,文人试馆应运而生。除服务举人外,试馆也为同乡聚会、住宿服务。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北京,出现了服务商业的工商会馆、行业会馆。全国各省均在北京建有会馆,除省级会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府、县也建有会馆。

——摘编自马慧娟《北京会馆的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明朝会馆分布示意图清朝会馆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兴起的原因。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序号时间历史人物活动地点主要活动
1898年康有为南海会馆康有为在此居住时,常召集维新人士开会议事,商议变法措施。
1898年梁启超新会会馆梁启超在此居住时,常与康有为商议变法,并撰写大量宣传变法的文章。
1906年徐锡麟绍兴会馆徐锡麟在此居住时,筹备安徽、浙江两省的反清武装起义。
1912年 A 湖广会馆他作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在此出席会议,宣传“三民主义”革命思想。
1912—1919年 B 绍兴会馆他在此居住期间,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著名小说,经常与蔡元培等人交流见解。
1919年陈独秀安徽会馆陈独秀在北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安徽会馆联络各方力量积极营救,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北洋政府将陈独秀释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填写完整。任选其中两个及以上历史人物的活动,提炼一个时代主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材料三   明清时期各地人士进京,将各地的戏剧、方言、饮食等带到京城,四大徽班进京,在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等处表演,形成了集百家之长的京剧。会馆集中的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孕育了古都商贾文化。清代还有十几所会馆曾办过学校。2021年,北京市聚焦建设会馆演艺新空间,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等将戏曲演出与会馆特色相结合,吸引观众走进会馆,了解会馆文化。

——摘编自曹雪盟《会馆“有戏”古韵新生》等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会馆在北京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当今的价值。
2024-05-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
综合题 | 较易(0.85) |

9 . 材料一: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大剧院与福建京剧院联合于2015年5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全本《红灯记》,这是福建京剧院相隔40周年,再次在榕城舞台上演《红灯记》。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2)京剧诞生于何时何地?
(3)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思想上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2024-05-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20世纪30年代,战火烽烟中,梅兰芳、杨小楼、周信芳等京剧艺术家创作和演出《花木兰从军》《梁红玉》、《明末遗恨》、《生死恨》、《卢沟落日》《亡蜀鉴》等大量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此举意在(     
A.唤醒民众斗争意识B.弘扬传统文化
C.丰富大众文化生活D.倡导全面抗战
2024-04-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