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5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 “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84卷引用:江苏省溧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到统一再到分离的过程。下列事件与这一过程直接相关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临沂费县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面对的问题已不再是过去所说的强或弱,而是更加冷酷的存或亡了……”这主要基于(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沦为了列强统治的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D.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
2024-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与材料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导致(     
A.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B.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
C.西方列强势力侵略深入长江流域D.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231901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民国政府据清朝档案汇纂《清史稿》

(1)材料一中称李鸿章一生“与兵事相终始”,其所经历的“兵事”当包括(     
①两次鸦片战争②中日甲午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④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材料二   1894年,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竣上《请诛李鸿章疏》,并说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国中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按察使河南候补道易顺鼎也参奏李鸿章“权奸误国,不可姑容”。

(2)材料一、二在评价李鸿章时的态度有何差异?

材料三   李鸿章晚年自陈:“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3)李鸿章晚年之自陈,将自己一生的无奈归咎于何者?他的观点不无道理,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不能“放手办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896年,李鸿章出访俄国,俄国为了达到攫取东北利益的目的,希望与中国签署《中俄条约》,修建中东铁路。为了取得最大利益,俄国在华俄道胜银行开了一个“李鸿章基金”的账户,分三期付给李鸿章300万卢布(约为190万美元)作为酬谢。容闳曾估算,李鸿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据梁启超估算,李鸿章家资千万,弟兄子侄私财又千万余元。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你如何看待李鸿章。
2024-04-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两个条约?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
2024-04-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代迫使中国“割让台湾”“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2024-04-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

材料二   1894年12月,日军攻陷辽宁海城,掳走三觉寺明清石狮一对。原存旅顺黄金山,记载唐朝册封渤海国全部过程的《唐鸿胪卿崔忻题名刻石》也被日寇掠往日本,至今仍藏于日本皇室内库。

材料三   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侵略军公开允许军队抢劫三天,而实际上,侵略者从未停止过抢劫,大量的历史文物惨遭破坏和劫掠。

(1)材料一中的“兽首铜像”是在哪场侵华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这场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在我国的侵略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文物是在哪场侵华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场侵华战争?列强发动此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哪一运动?
(4)从三则材料反映的我国文物的流失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4-04-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A.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概况的相关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1894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等。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请你制作表格,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填入表格,(要求:在答题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类合理,至少设计3个类比项目,内容完整准确,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

材料二   1939年和1940年日军在华兵力

——数据来源:《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材料三   19458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8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近代史上中日两次战争一败一胜两种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2024-04-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