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举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亦,吾先知消息,即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和议。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药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二   戍成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湖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恐湖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图的密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材料三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永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材料一中“议定割过台,并偿款二万万两”指的是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二中“维新派”的其中一位代表,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肚利!”这句话的理解。
2024-06-1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钟吾初中九年级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戊戌变法仿效日俄、辛亥革命仿效法美,表现了每个时期先进中国人的选择,构成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环节。

材料二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名称,说说材料一中“仿效日俄”和“仿效法美”的政治目标。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大力倡导“文学革命”的刊物及其创办的标志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024-06-10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B.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致力于探索国家的出路D.主张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2024-06-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1)-初中历史
4 . 晚清史官浑统鼎在《崇陵传信录》中写道:“甲午之丧师,成成之变政,己亥之建储,庚子之义和团,名虽四事,实一贯相生,必知此而后可论十年之朝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和趋势B.历史评判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C.历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D.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2024-06-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到李鸿章“自强”“求富”,再到后来康有为“变法图存”和孙中山“三民主义”。这些主张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其不变的核心是(     
A.争取人民解放B.挽救民族危机C.实现人民民主D.打倒西方列强
2024-06-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广东省近现代历史中名人辈出,历史事件影响深远。研究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组【人物篇】

1容闳,广东香山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曾赴美采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机器设备。

2梁启超,广东新会人,领导公车上书和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

3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被尊称为“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第二组【遗址篇】

黄埔军校创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等,曾在此担任政治工作,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位于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19251121日,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团部驻阅江楼。全团2000余人,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落镇。纪念抗日战争时期顺德“西海大捷”和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第三组【城市篇】

深圳经济特区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第一组【人物篇】人物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人物反映的时代主题。
(2)选出第二组【遗址篇】中的一个旧址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研学之旅的目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择的理由。
(3)综合上述三组材料,谈谈广东省在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4-06-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教育发展关乎个人幸福、国运兴衰、世界未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老子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在中国救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改正:
(2)创办京师同文馆是维新派发起百日维新的重大成果。(     
改正: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期间,开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正:
(4)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改正:
2024-06-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三)
8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戊戌变法又被称为——
(2)1894年孙中山领导建立的革命组织——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024-06-0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劳动界》等报刊杂志。它们折射出的时代主题是(     
A.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B.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C.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文献、报刊、杂志的书影。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探索国家的新出路
C.传播资产阶级思想D.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