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76 道试题
1 .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宣传先进思想文化】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公车上书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出版发行《强学报》《万国公报》以及《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变法的进步刊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热潮。

——摘编自崇世健《樊锥维新变法思想研究》

【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带来的正确指导,于是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不断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摘编自邵晗《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理论效应》

【创新特色思想理论】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塑造强大文化自信】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

(1)图A事件发生于哪一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做了哪些探索?
(2)图B人物创办的哪一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与图C事件有何关联?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3)图D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哪些内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一组资料。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   

A.西方科技的引进B.风俗习惯的变化
C.民族意识的觉醒D.实业救国的实践
2024-06-12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小平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B.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C.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D.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这是李同学在复习完某阶段历史内容之后画下的一个时间轴。阅读材料,解答下
列问题。

材料

(1)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戊戌变法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处补充合适的历史事件。
(2)请根据时间轴内容,从中外各选一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 .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参照示例,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位人物,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人物:①张仲景 ②李时珍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⑤张学良 ⑥袁隆平 ⑦杨虎城 ⑧屠呦呦
示例
分类主题
①②中国古代医学家
作答区
分类主题
2024-06-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5年至1900年是“民族”这个新词在中国传播的关键年代。这一时期史籍和报刊上逐渐出现了“民族”一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在现代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这说明(     
A.维新变法取得巨大成功B.国家危亡促进国人觉醒
C.三民主义成为思想主流D.近代报刊引领思想变革
2024-06-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第四十八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7 . 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进行了两次改革,一次是为了富国强兵的“师夷之长技”,另一次是为了救亡图存而吸取西学以变政。这两次改革是指(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2024-06-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先进思想引领时代潮流,理论成果来源于先进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11月,正是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发起成立____,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口号……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材料一中横线处的团体是什么?推测“严复在天津报纸”中的“天津报纸”的名称。材料认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材料二   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的分水岭。第一阶段,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新青年》中“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2)归纳1919年前后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变化。“大革命”时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参与的重大活动有哪些?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立了政治建军原则……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1226日)

(3)毛泽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了政治建军原则”是在哪次会议上?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
9 .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
1865年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95年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901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政府成立。
1915年陈独秀创办《》并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
(1)填写大事年表中序号处内容。
(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10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觉醒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资产阶级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为主题,自拟观点,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特点及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10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