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0年秋,在华北敌后的抗日战场上,我八路军健儿在野战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敌后五千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出击,展开了一场“伟大的交通战和经济战的总攻袭”。以下选项中,与材料相关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其中“理论确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云南·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从侧面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B.日军侵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云南专用)
4 . 以下是八年级(三)班开展关于“抗日战争”活动探究课的内容,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   

1939年胡孟晋的家书最亲爱的惠啊:

……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附焉”?“国之不存家何在?”……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159-163页

1940年张自忠将军的家书仰之吾弟如悟: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侵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180-181页

材料二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319九一八事变
19358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7七七事变
19378月-193810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79平型关大捷
19408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4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阅读材料一并概括“抗日家书”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2)选择抗日战争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抗战家书的民族精神,围绕“中华民族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体现家国情怀)
2024-05-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显示的是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并指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有哪些阶级(层)进行了英勇反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谈谈你对“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的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2024-05-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同学们开展某一主题学习时设计的活动清单。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以下任务。

【共拓疆域】

材料一


滇王之印。由汉武帝颁发给边陲属地首领,印章形制属于列侯的规格。1956年被发掘,现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元朝宣政院印,印文为八思巴文。元朝创制八思巴文,作为一种统一的书面形式,曾被用于转写蒙文、汉文、藏文等多种语言。清政府颁赐给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印文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

【共卫家园】

材料二   云南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修筑了滇缅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抗战中大批工厂企业迁入云南,落户昆明,生产出飞机等军需、民用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的进展。同时,云南组织40多万滇军将士出省抗战,牺牲巨大,战功卓著。

——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昆明人民抗战胜利堂》

【共同富裕】

材料三

脱贫攻坚答卷(部分)
①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越千年②甘肃东乡族沟坎里蹚出幸福路
③小康路上赫哲族人一个都不能少④农村百姓喝上放心水
⑤世外桃源迎客来⑥“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⑦跨越山川东西扶贫协作谱新篇⑧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脱贫攻坚答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一文物可以印证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材料一中文物所反映的管理措施有哪些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云南各族人民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说说中华民族在“共卫家园”历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三、说说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请为这一主题学习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2024-05-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就是(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万家岭战役
8 . 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一代代云南人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浪潮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升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绝不允许袁世凯倒行逆施、复活帝制,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的目标。在全国反袁斗争形势的促进下,在滇军激进军官的压力下,唐继尧逐渐从拥袁向反袁转变,成为反袁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使云南成为反袁的后方基地。

——摘编自蒋中礼、王文成主编《云南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材料三   1937年当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云南组编第60军奔赴抗战前线,在台儿庄战役中,滇军英勇作战,毙伤日军达1万多人……抗战开始后,中国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中国大陆同国际社会的传统交通线被日军裁断,自此云南成为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修路过程中无数公路员工、桥工和民工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抢修公路,确保公路畅通,不少民工献出了生命,这是一条用鲜血筑成的交通线。滇缅公路通车后,成为支持正面战场、供应抗战给养的生命线……1944年反攻战腾冲是中国正面战场首次完全彻底消灭日军的光辉范例,它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的士气,有力地促进了滇西战场及缅北战场的全面胜利。对粉碎日寇的封锁战略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从而坚定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必胜信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云南政协报《浴血奋战众志成城-抗战时期云南民众的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云南人民率先“反袁”的革命斗争是什么?指出“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目标”的原因。
(2)聂耳被称为“人民的音乐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云南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浪潮中云南人民闪耀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024-05-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卷
9 .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史。同学们开展了“何以中国”的主题探讨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要求。

【探源“中国”】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斗争,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在此期间得到发展。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视野“中国”】

材料二   下图依次为图1、图2、图3

-整理自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下)

【转型“中国”】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图4-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间进行“长期的交往和斗争”带来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了“中国”这个具体概念?
(2)请你从材料二图1、图2、图3中挑选其中一幅图片,写出其反映的朝代名称,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的作用,请你任选时间轴中某一重大历史时期,举例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你对“何以中国”的认识。
2024-05-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卷
10 .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这段话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是(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B.全民族团结一心
C.法西斯国家不得人心D.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
2024-05-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