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6 道试题
1 . 把握历史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阶段。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摧毁封建制度B.巩固新生政权C.进行对外战争D.迈向社会主义
2024-06-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土地改革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的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农民购买力有了成倍的增长,平均每户购买力增长了一倍。材料旨在突显土地改革(     
A.摧毁封建土地制度B.使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有力巩固人民政权D.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2024-06-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这反映的是(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2024-06-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历史试题
4 .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因时而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不断调整,某校八年级同学准备对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进行探究性学习邀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请写出上图中农村政策变革的起止时间。这次变革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3)材料三中的歌谣是指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2024-06-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第一学片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5 . 建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下列新中国经历的若干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2024-06-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第一学片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分田到户大包干
2024-06-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9年底,“人民”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2024-06-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

【追寻先贤的足迹】

材料一   儒家学派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唐太宗也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核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回望伟人的身影】

材料二   某同学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断时,整理了如下表格

伟人A毛泽东邓小平
设想或政策平均地权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位或作用成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C
(2)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充完整。

【聆听世界的声音】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3)苏俄为摆脱民生困境实施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   ……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举办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侯波等《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4)美国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民政工程署等机构的?

【把握时代的脉搏】

材料五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04版

(5)结合所学回答: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6)结合材料五和你的思考,请就改善民生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4-06-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生产力包含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革新】

材料一   在18世纪末期,英国的商人们与新兴的制造商们一道将资本投入到生产工序重组过程中去……制造商们获得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并且对它们进行大力整合,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器带动的纺轮、动力织机和工厂体系。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它在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一改前代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的缺点。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指出促进“生产工序重组”的动力装置是什么?
【方式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人类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以上三幅图片场景按出现时间先后正确排序,并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图片场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所有制变化】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填写,在材料三中①②处分别填上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相关事件。

材料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并概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性。
2024-06-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2024-06-1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刘坪中学联片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