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2015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建议推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对接,其核心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制造业发展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除了“智造”企业在对接,中德两国的“工业城市”也在对接。20164月,佛山联合10个中国城市和7个德国城市共同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互补发展、创新融合为目标。2017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珠三角九市二区携手迈入全新时代。

材料五   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广东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催生中国企业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推行的两项重大举措核心精神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作为湘潭市民,请你为湘潭后续发展提出2点建议。
2022-05-2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歇马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2023·上海·中考真题
2 . 深入实地考察史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事件
1897年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公私合营
1981年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什么?______________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05年后,为顺应时代需求,配备印新教科书给新式学堂,这体现了废科举,兴学堂。据此,请问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3-09-12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真题
3 . 中外历史上为解决本国面临的问题,很多国家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改革,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   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1978年,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新政”的背景是什么?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日本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的决策是通过什么会议决定的? “包产到户”对农民起到什么作用?
(4)日本的改革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内容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5)上述三个国家改革产生的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2017-09-04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中考真题押真题-历史 第八篇
4 .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确定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和历史意义。
2017-04-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主革命道路探索】

材料一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
(1)依据材料一图B,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何种局面?图C中毛泽东认为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人物与图B局势之间的关系。
【民族危机道路选择】

材料二

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统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ABC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图A事件名称。依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选择的抗战路线及其为此做出的努力。依据图C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史上共产党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所做的特殊性贡献。
【经济建设道路发展】

材料三

(3)写出材料三图A成就取得的意义,依据图B指出上海浦东在开放中的特殊地位。图C所示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全新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光明日报》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民族复兴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感悟。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6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时间学堂开设课程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开始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俄、日、法、德等语言,后办科学馆,学习科目增加了算学、天文等
福州船政学堂主科有练习、造船、驾驶之术
19世纪80年代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图A   北京大学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二

   

图B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满江红》
作词:罗庸
作曲:张清常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图C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创作于1938年)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问题……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举措,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

                                                                 图D

材料四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格中新式学堂的特点。指出与图A大学前身有关的近代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大成为“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原因。
(2)指出图B军校成立前夕的国共关系。简述该军校对国民大革命的贡献。依据图C歌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面临的困境。
(3)依据材料三,概括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依据图D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之后我国教育入学率提高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举措。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5-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4月份)
7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萌芽】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频再进一步……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一但是他们不彻底,这就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该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名称,并结合史实说明“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不彻底,就不能救国救民族”这一观点,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工业起步】

材料二   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任务: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胜利;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在现行条件下,大规模建设是否可能呢?答复是肯定的。在过去两年中,我国财政收支已经完全平衡,这为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过去两年中财政收支已经完全平衡”同哪一事件有关?图示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思想引领】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依据材料三,列出图中所示会议的一条内容并列举该会议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发展新路】

材料四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占总产值比重重工业占总产值比重
1978423743.1056.90
1980515447.1552.85
19902392449.3850.62
201069859128.6471.31
2019106739718.2581.75
中国工业总产值及轻重工业比例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习近平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示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了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3-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8 . 钱币在方圆之中记录着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实物。同学们以“小钱币·大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第一组【了解演变趋势】

(1)货币演变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观察图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第二组【简述货币内涵】

(2)图二和图三是第二组同学收藏的外币样币。请分别简述左列人物肖像被印在本国纸币上的原因。

第三组【解读承载价值】

(3)第三组同学搜集到了两枚为纪念下列重大事件而发行的纪念币。请分别解读下面两枚纪念币承载的历史价值。


2023-05-2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运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共产党人开辟的这条“独特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条道路成功开辟的原因。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中国共产党简史》

(3)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具体内容。依据材料三,概括“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因素。

材料四: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材料五: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5)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2023-04-11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会议内容
1978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1987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体制
1997中共十五大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材料一是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主旨内容”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请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


          
图一: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图二:一夜崛起之城——深圳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的1978年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中深圳“一夜崛起”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道路”的名称。概括材料三中“中国精神”的内涵。
2022-12-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