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事件
1949年开国大典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农村改革、政策偏向与中国城乡差距的变迁

——数据来源: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材料三

时间历史事件
1980年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

(1)根据据材料一,归纳1949——1956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2002年我国改革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2 . 据表分析,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

——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所有制结构图

1978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材料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前后经历了14年。这期间,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改革的目标也逐渐明确。到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不断推进的过程。

——摘编自武国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一改革开放历程回顾之十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某家庭的年收入结构图。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5 .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实力。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   在抗战期间,一个包含各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是至关重要的……农民缴纳的是降低了的地租,地主仍能收到地租……这些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大部分愿意救亡的地主乡绅们所能接受。

——王健康、康元非译《风暴遍中国》

材料三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2000年24915.82281.1
2017年109331.713432.4
2021年147012.418930.9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事件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采取了什么策略?
(2)材料二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一土地政策?该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和表格,提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在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前提下,农民以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集体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初级合作社采取的是渐进和自愿方式。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高级合作社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私有的土地和牧畜、大型农具以及土地附属物如塘、井等水利设施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

——摘编自侯栋《建国以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与土地管理体制的变迁研究》

材料二:1979—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材料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指出,要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任务。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经济显著增长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结合当前的实际,谈谈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初识力量革命发展】

材料一

(1)指出图A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分析与图B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何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政策调整与民同行】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部分)的土地政策

阶段一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整理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续表

阶段二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整理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2)指出阶段一实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土地政策实行的共同作用。

【制度实施成效显著】

材料三

图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图D《入社》邮票(1957年发行)

图E1978—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3)指出图C法律文件颁布的时间。简述图D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E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行的哪些措施?

【改革推进未来展望】

材料四   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2月20日)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原则。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农为本的经验。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8 . 照片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列照片可以考证(       

A.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B.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C.对内改革程度的深化D.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华栋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内改革开始于(       
A.城市B.国有企业C.农村D.私营企业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20世纪80年代,某地农村流行歌谣“联产到户赛良药,滑人懒病医治好,人添干劲地增产,干部欢喜社员笑”。歌谣体现了“联产到户”的进步性在于(     
A.集体生产B.理论创新C.增强活力D.土地私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