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4 道试题
1 .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救亡图存   民族觉醒】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1)材料一图中人物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英勇就义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期间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依据文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勇闯新路浴血奋战】

材料二

图A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图B   遵义会议会址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2)毛泽东在材料二图A所示地点带来中国人民开辟出的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图B所示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自力更生大胆探索】

材料三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世纪50年代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率团访问印度、参加日内瓦会议
20世纪70年代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21世纪2001年,在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3)材料三文字材料中的“这个期间”是指1956年至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的理解。请将表格中①②处我国的外交成就补充完整。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材料四   2013年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10年间,我国外贸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进出口总值超42万亿元……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经费创新高,创新驱动显成效。

——摘编自《十组数据见证新时代伟大成就》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我国取得上述伟大成就的原因。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五)
2 . 人口迁徙反映时代变化。学校举办了“历史上的人口迁徙”的专题活动,现邀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民族迁徙——感悟历史趋势】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得各民族分族聚居的格局被打乱,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状态,对于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各族人民逐渐稳定于中原的农业经济生活,汉语逐渐成为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中华民族自身物质及精神文化得到了丰富。同时汉族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精华。大批汉人的南迁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黄小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杂居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
【任务二人口流动——感知时代洪流】

材料二

                                                     

(3)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表,探究两幅图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幅图中内容变化的原因。
【任务三区域人口——感受时代使命]

材料三

年份重庆人口数量(人)
1937年475968
1938年488662
1939年415208
1940年394092
1941年720387
1942年830918

注:为避免重庆政治地位的升高与人口的密集,招来日机的轰炸,从1938年初,重庆防空司令部命令人民向四乡疏散,大批机关、工厂、学校、团体及市民到市郊各地,并逐渐使这些地区发展,为市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到1940年底市县界限划定时,重庆的土地面积得以成倍扩展,先前被疏散出市区的大批人口再次纳入市区范围。1944年春,日军发动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即豫湘桂战役,于12月初攻占了贵州的独山和八寨,在此条件下,湘桂黔诸省的工厂、机关与学校再度大规模内迁,涌入四川,移入重庆。

——摘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重庆人口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抗战时期重庆人口增加的影响。
(5)综上,请你概括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和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时间

1978年

1985年

1986年

2007年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

0.4%

6.5%

29.2%

——整理自国家统计局等

(1)据材料一,指出从1951年到1961年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额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提出一条助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合理建议。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七模试卷
4 . 近现代的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之路】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由此兴起。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革命探索之路】

材料二   1927年8月以后,党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摘编自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独立巩固之路】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冬—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发展之路】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近1/5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且内部地域差异极大的国家正强盛起来,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正走向伟大复兴。

——摘编自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因素。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例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请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5 . 龙图腾,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屈精神和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龙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巨龙之源】

材料一:《史记》记载,黄帝曾在釜山 (今河北省境内)“合符”,不仅形成了黄河流域的部落大联盟,而且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

——学习强国《龙年说龙》

                                   图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龙”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哪一特征?图一中“龙”字在何时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的?

【巨龙之殇】

材料二

图二:这幅漫画,描绘的是鸦片贸易,画面上的吸鸦片者有官绅也有平民,人数众多,都屈服在鸦片贩子的趾高气昂之下。

——凤凰网《藏在漫画里的中国史》

图三: 这幅来奥匈帝国某杂志的漫画,列强对抗我们熟悉的中国龙……“La Chevauchée中国社会”

——1900年西方世界眼里的中国


(2)材料二中图二漫画内容反映了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图三中的“龙”被画面下方的几位“枪手”击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次失败让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巨龙觉醒】

材料三

图四: 清朝黄龙旗
(1888-1912)

图五:中华民国国旗
(1911-1928)

图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近代觉醒的过程,从图五和图六中两面旗帜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一进行简单描述并阐述其重大历史意义?   (格式要求:图X代表了 XX事件,意义:XX)

【巨龙腾飞】

材料四

(4)请列举一项和图七同一时期的代表成就,图八代表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开始推行?材料四中的“威龙”“蛟龙”和“雪龙”“华龙”带着国人的期盼,上天下海,驰骋极地,服务民生,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或心得体会?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随着时代演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舞台成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开放拥抱世界,封闭导致落后”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经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却拒绝了这一使团有关开商埠减课税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盛,没有与他国通商的需要。

——摘编自赵君尧《鸦片战争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沉沦,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旨在学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以及旨在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图A 孙中山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

——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材料三

图B 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总量陆续超过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5个主要发达国家。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真正地富起来了:截止2017年,全国城镇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为36 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年度纯收入13 400多元。

——摘编自季晓莉《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华民族“富起来”了!》

材料四   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摘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面对西方的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图A人物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创立了什么理论?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全图B中横线处内容。依据图B,简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历史悠久,位置重要。河北的发展是全国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这一年4月,秦皇岛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河北省委、省政府要求秦皇岛市“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率先建成经济强市”。为此,秦皇岛市制定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并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的建设,发挥了窗口和辐射作用,促进和带动了全市和全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2019年8月30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四个片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设立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在河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述材料均选自《河北党史百年大事》

(1)据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年”距今年多少周年。并结合所学概括秦皇岛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性。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由建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0万亿元跨越至12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6900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128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数据表明,当今中国(     
A.改革开放初见成效B.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C.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已经建成现代化强国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9 . 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真题
10 . 水利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司马迁受命撰写史书,行遍大江南北。当他驻足于岷江之畔、离堆之上时,一座工程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在《史记·河渠书》里写道:“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如今,它早已与岷江融为一体,湍急的江水被其“驯服”,化作大大小小的河流,润泽成都平原广袤沃土,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一座工程”的名称。简要归纳这一工程的作用。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在国家的组织下,利用政府的投资,这一流域建造起20座新水坝,改建了5座原有水坝。田纳西河流经的7个州从此再没有洪水泛滥,航运、电力、林业种植和农业生产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美国处于什么特殊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的工程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上万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各类水库从旧中国时期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万座,总库容从2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9000多亿立方米。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水利工程建设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县三江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