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3 道试题
1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和基础。回顾陕西工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陕西工业曲折探索】

材料一

1868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以西安为据点,开始全力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当时陕西境内清军兵力增至120营,所需军火甚巨。因“依靠上海的外国洋行代为购买”“运太难,费太贵”,且“购买亦费周章”,左宗棠于翌年初,奏请清政府创立西安机器局,就地生产洋枪、铜火帽、火药和开花子弹等,以供军需。

——摘编自《陕西地方志》

图A19121920年陕西手工业工厂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申请创立西安机器局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图A,指出1912—1915年陕西手工业工厂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陕西工业艰难起步】

材料二

根据1940年国民政府经济部的统计,迁入西安、宝鸡地区工厂共计57家,这些以重工业为主的迁入企业大大改善了陕西落后的工业面貌,为陕西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的内迁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一定程度上讲,成为促进陕西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摘编自马广兴《抗战时期迁陕工业与陕西经济的几点考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内迁至陕西等省的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二,归纳内迁工业对陕西经济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图B,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

【陕西工业逐渐发展】

材料三

陕西处于我国腹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有兴办现代工业的一些有利条件。这里有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可提供大量的粮食、棉花和油料;有渭北“黑腰带”和陕北煤田,煤炭储量丰富;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终究还有一些现代工业;陇海铁路贯穿中部,与沿海沟通较为方便……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心的156项工程,分布在陕西的就有24项。

——摘编自李平安《陕西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把陕西作为156项工程重点区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图C所示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   2023年陕西省生产总值达到33786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400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300万吨……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做优做强做大……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聚力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10个重点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

——摘编自《陕西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新时代陕西应如何推动工业继续发展?
2024-06-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进程大事记

1992年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2年   部分沿江、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相继开放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   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开放
1980年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稳居世界第2位。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200美元,2018年达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134.3倍。

----国家统计局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特征。并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2024-06-10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新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而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是工业产值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毛泽东则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思想。毛泽东还提出了以人为本,让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企业民主管理。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锲而不舍,依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拼搏得来的。中国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和谐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牺牲别人发展自己的现代化,而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现代化。

——摘编自周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作为政治制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富于活力但难以形成合力。西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基础之上,构建起霸权主义世界体系,使得很多后发达国家很难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

——摘编自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哪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分析在实现工业化方面毛泽东不同于苏联的主张。
(2)据材料二,比较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024-06-10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与美国、日本经济增长效益比较

国家GDP占世界比重/%石油消耗占世界比重/%煤炭消耗占世界比重/%
中国8.610.446.9
美国24.321.715.2
日本8.75.13.3

——摘编自马建堂《全面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思路开始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金融、技术等多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从“十一五”期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初步确立开始,“十二五”规划首次对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统一规划。随后,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摘编自《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可能引发的问题。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应从哪些方面解决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写一条宣传标语。
2024-06-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抢分卷(A卷)
5 . 园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待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定国、式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摘编)

材料三

1        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包干合同书上留下手印

2            10101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摘编自张连起《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城市由落后的边随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材料三图1反映了小岗村农民进行怎样的探索?图2经济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国家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024-06-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洛阳市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洛阳。1954年,国家将一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调入洛阳。1955年,国家把广州、上海等地工商户3500人迁至洛阳市,接着又从上海、广州迁入洛阳17个工厂、88个商店。到1957年底,洛阳市城市市区非农人口23.3万人,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得到飞速发展。

——摘编自温国明《洛阳城市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978-1991年,河南城镇化平均每年只推进不到0.2个百分点。2002年,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评估,一、二类城市河南仅有郑州入围。……特大、大、中小城市的合理比例是13927,河南尚无超特大城市。为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河南重点引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至2022年河南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摘编自周英《城市化模式研究–以河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洛阳市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河南为推动城市化高水平发展而做出的对策。
(3)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对城市化高水平发展还有哪些认识?
2024-06-0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五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抽测试卷
7 . 科技革命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发明的。但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随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58年成立,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约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约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这些科学家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材料三   交通工具的演变(如图)

材料四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资源枯竭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材料一中“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3)材料三交通工具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_______;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_______。(选择材料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4)你认为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应如何做?
2024-06-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对外开放和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适时调整限制政策,准许农民在不改变身份、不改变城市供给制度的前提下进城务工就业,呈现出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新模式……大量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春节返乡致使“春运”紧张,每年“春运”都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整理自《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

材料二   2013年按输出地分的外出农民工人数及构成

人数(单位:万人)构成(单位:%)
外出农民工跨省流动省内流动跨省流动省内流动
东部地区4936882405417.982.1
中部地区64244017240762.537.5
西部地区52502840241054.145.9

——数据整理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2013年外出农民工流动特点。
(3)请你联系实际,为进城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提出一条建议。
2024-06-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三校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邮政与时代】

材料一   近代中国邮政基本是按照英美邮政体系建立起来的新的邮递系统,尽管诞生时间晚,成立于1896年,然而由于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到1912年,短短16年时间,邮政网点发展到6816处,邮路里程达39.9万华里,到1934年,邮政网点扩展到46567处,邮政里程达100万华里左右。

——摘编自熊文玉、张莹《近代中国邮政与国家符号生产》

材料二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邮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发行这两张纪念邮票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2023年07月,《人民周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铸就辉煌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下列对联中能展现这一 时期重大成就的是(     
A.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B.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C.改革潮涌千山绿,开放风催万户春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征程
2024-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中考网上阅卷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