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慕尼黑阴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争犹如一场瘟疫,带给人们苦难和伤痛。战争的浩劫也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又为这个“种子”的萌芽提供了生长条件。为转嫁本国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国民经济军事化道路,政治上日益法西斯化,并通过武力争夺英、法、美等国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通过放弃部分既得利益,牺牲一些弱小国家,以求得与法西斯国家达成妥协,并力图把这一祸水引向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前,苏联为争取集体安全,防止大战做出了努力,中国等一些其他被侵略的国家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较高……但这些力量并没有及时团结起来,从而失去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机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大光《细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因》

材料二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场战争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这场战争持续6年,涉及大约1亿人口,超过6000万人丧生。

——摘自杰弗里·瓦夫罗《地图上的世界简史》

材料三   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闻周刊》却将“原子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德、日两国的行径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面对争端和战争人类应该获得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获取所谓“生存空间”。希特勒利用民众复仇心理,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重新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未受到英法任何实质性制裁。一次次政治和军事冒险的成功使希特勒威望大增,也助长了其侵略野心。纳粹德国之所以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英法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材料二   二战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亚太地区形成了以《联合国宪章》《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基本框架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安倍上台以来,对内,主要体现为意图修改和平宪法等,使日本政府的最终决策更易于倾向军事手段。对外,安倍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主权争端,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他刻意淡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还大幅增加军费,扩军备战。在日本这些复活军国主义行动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

——《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大“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的共同因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材料二中“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021-09-0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万唯原创】2021试题研究河南历史练习第二部分 河南中招题号专题研究专题七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 . 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对考察当代国际关系有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材料二 它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成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三 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和约”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为什么认为该“和约”对其不公。以此“和约”为核心形成的一战后的新秩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对当时世界局势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 据材料指出“联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以及“联盟”的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
2021-04-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3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