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慕尼黑阴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18·河南郑州·二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获取所谓“生存空间”。希特勒利用民众复仇心理,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重新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未受到英法任何实质性制裁。一次次政治和军事冒险的成功使希特勒威望大增,也助长了其侵略野心。纳粹德国之所以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英法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材料二   二战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亚太地区形成了以《联合国宪章》《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基本框架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安倍上台以来,对内,主要体现为意图修改和平宪法等,使日本政府的最终决策更易于倾向军事手段。对外,安倍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主权争端,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他刻意淡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还大幅增加军费,扩军备战。在日本这些复活军国主义行动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

——《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大“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的共同因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材料二中“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021-09-0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万唯原创】2021试题研究河南历史练习第二部分 河南中招题号专题研究专题七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
2 . 大国实力的消长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图1:1913年的欧洲

图2:1922年底的欧洲

图3: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

请回答:
(1)写出图1中A、B两处所示两大国家集团的名称。
(2)比较图1、图2,指出欧洲格局发生的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
(3)观察图3,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这种现象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影响。
2021-06-23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争犹如一场瘟疫,带给人们苦难和伤痛。战争的浩劫也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又为这个“种子”的萌芽提供了生长条件。为转嫁本国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国民经济军事化道路,政治上日益法西斯化,并通过武力争夺英、法、美等国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通过放弃部分既得利益,牺牲一些弱小国家,以求得与法西斯国家达成妥协,并力图把这一祸水引向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前,苏联为争取集体安全,防止大战做出了努力,中国等一些其他被侵略的国家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较高……但这些力量并没有及时团结起来,从而失去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机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大光《细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因》

材料二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场战争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这场战争持续6年,涉及大约1亿人口,超过6000万人丧生。

——摘自杰弗里·瓦夫罗《地图上的世界简史》

材料三   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闻周刊》却将“原子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德、日两国的行径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面对争端和战争人类应该获得的启示。
4 . 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