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措施,既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①节能减排,减少污染;②燃放烟花,庆祝节日;③就地掩埋塑料垃圾;④绿色围城工程;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2 . 下列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A.双面使用纸张,用手帕代替纸巾
B.经常购买塑料瓶装饮料或矿泉水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资源
D.及时拔下家里不用的电器插头
2022-12-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安迎春学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气污染B.海洋污染C.水土流失D.温室效应
4 .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多施用高新化学肥料B.尽量不使用毒害性比较大的农药和杀虫剂
C.开发,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D.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5 . 阅读下列材料,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才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汞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1)水中汞物质会沿着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到食物链的顶级生物可以达到数千至数十万倍。汞物质在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排出。
(2)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以某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碳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参与的。
(3)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人类发展史上许多类似的事例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生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中的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鲸生活在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沙蚕、贝类等属于______________,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______________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3)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20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①实验中甲组起______________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均______________。但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变化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2022-11-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诸多方便,同时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塑料可降解成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称为“微塑料”,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近日,荷兰科学家们首次从22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发现微塑料。为了研究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表: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20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5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小鼠小肠绒毛状态的影响。
(2)最近科研人员调查发现,某些人类的体内也检测出微塑料的存在,通过你所学的知识,微塑料是通过捕食关系沿______转运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3)本实验中______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______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4)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均______。乙、丙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变化不同,原因是每日喂养饲料中微塑料的______不同。
(5)请你改正本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______
(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______。(举出一例即可)
2022-1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环保公益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以大自然独特的视角,倡导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关爱环境。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适当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大力倡导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
C.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
D.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9 .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生物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_________(填编号)过程;绿色植物通过[       ] _________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2)图2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____。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_________,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从而导致_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圆,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为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方法,科研人员将河水引入试验池(池中栽有风车草、美人蕉、凤眼莲、金鱼藻和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进行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在淡水中形成______;在海水中形成______。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
(2)试验池建立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流经试验池后,污水中的总氮、总磷______。可见试验池引入这些水生植物的目的是______,这个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3)为筛选出净水效果最好的水生植物,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同质量的五种植物,分别置于大小、水体配制浓度均相同的水培塑料桶内。
步骤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组,20天后测定水体总氮、总磷浓度,计算平均值,结果记录如下:

总参数

初始浓度

凤眼莲

美人蕉

风车草

金鱼藻

花叶芦竹

总氮(mg/L)

8.08

0.3

0.11

1.0

0.9

2.8

总磷(mg/L)

2.83

0.6

0.3

0.7

2.4

1.6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净水效果最好的两种水生植物是______,控制氮、磷进入水生植物体内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2022-09-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