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近年来蚊媒传染病给人类经济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为获得预防蚊子传播疾病的新策略,研究人员从埃及伊蚊肠道内分离出肠道菌一色素细菌,发现饲喂该菌会影响伊蚊的存活率,推测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杀虫剂。为此,他们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用含抗生素的培养液连续饲喂同龄埃及伊蚊5天,后饥饿处理24h。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埃及伊蚊分为六等份,分别饲喂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的色素细菌培养液,记录其存活率如下表。
色素细菌浓度对埃及伊蚊存活率的影响

存活率时间(天)

色素细菌浓度(CFUmL-1

0

2.7×104

2.7×105

2.7×106

2.7×107

2.7×108

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100%

100%

88%

78%

43%

0

3

100%

100%

75%

60%

20%

\

4

100%

100%

70%

60%

20%

\

步骤三为进一步探究色素细菌中导致埃及伊蚊死亡的关键成分,研究人员选择表中某一浓度的色素细菌悬浮液(细菌分散于水中的液体),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记录伊蚊在①②③三种成分中的存活率,并绘制成柱状图(图2)。

请回答:
(1)步骤一中饲喂埃及伊蚊抗生素是为了______,从而控制单一变量。
(2)步骤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步骤三选择的色素细菌悬浮液的浓度是______CFUmL-1
(3)分析图2,步骤三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能完全杀死埃及伊蚊的色素细菌的最低浓度,应从表中选择两个浓度值作为继续探究的范围,该范围是______CFUmL-1
(5)与化学杀虫剂灭蚊比较,将该实验成果广泛应用的好处是______
2022-04-14更新 | 5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2 . “葡”香金秋,“萄”醉烟台。烟台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葡萄酒城,2021年9月烟台蓬莱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开幕,引起了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的浓厚兴趣。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到卡斯特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图),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______。它的细胞中有[        ]______,属于真核生物。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气体,检验的方法是______
(4)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______
2022-06-23更新 | 94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烟台中考生物真题
3 . 蚜虫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巴克纳氏菌长期生活在蚜虫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科研人员研究该菌与蚜虫的关系,以期为治理蚜虫提供新思路。
(1)将若干蚜虫幼虫均分为两组,A组饲喂新鲜豆苗、B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两组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如下表。

组别

发育到成虫所需天数(天)

成虫体长(mm)

成虫3日内产子数(个)

A

5.2

1.97

21

B

7.9

1.47

0


①饲喂过程中要保证其他条件______且适宜。
②据实验结果推测,巴克纳氏菌与蚜虫可能是______关系。
(2)上述实验未能排除抗生素对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实验。研究者将若干体内无巴克纳氏菌的蚜虫,均分为C、D两组,C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D组饲喂等量的______,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若______,则可初步排除抗生素的影响。
(3)蚜虫主要取食豆苗汁液,而汁液中缺乏蚜虫生长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研究发现,巴克纳氏菌可合成上述氨基酸,为蚜虫体内合成______提供原料。
(4)在生产上常使用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结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条治理蚜虫的新思路:______
2022-05-31更新 | 4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科学探究:探究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的影响
小华发现妈妈做馒头、面包时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而制作米酒时用的却是根霉。为什么做米酒不用酵母菌呢?陈老师了解到小华的疑惑后,组织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均进行了如下探究(甲、乙两组所用器具均相同且清洁):

组别

菌种

酵母菌(2克)

根霉(2克)

原料

糯米(500克)

糯米(500克)

过程

糯米浸泡24小时→蒸熟→淋凉开水,晾至室温→加入相应菌种并搅拌均匀→装进相应容器并加盖→置于30℃环境中→2天后,由至少3人同时观察、品尝

结果

酒味很淡,甜味不明显

酒味浓郁,甜味明显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______
(3)为什么观察、品尝,需至少由3人进行?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小华终于明白,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好选择______
(5)本探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______(选填: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
(6)小华想观察一下酵母菌,于是在实验后,从甲组容器内取少许液体,制成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开始他怎么也看不到酵母菌,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才看到。看到一此如图所示的结构:

其中的a是酵母菌进行______生殖形成的芽体;而b______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个透亮的“小滴”。你推测开始小华操作显微镜的不当之处可能是______等。
2022-06-27更新 | 73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生物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盘,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名称实验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未食用组
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14050
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1206
炒芦笋304853032
(1)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从菌落的 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 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有 _____(列出一种即可)。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 _____
(4)若该细菌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小组认为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该传染病的传播,因为这样做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请列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的常见传染病名称:_____(列出一种即可)。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列出两种即可)。
2022-07-30更新 | 6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生物真题
6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STEM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既解决了厨余垃圾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又为家中的绿色植物提供有机肥料。研究过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再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70℃以上。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实验步骤

1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将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每隔一天浇入
3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14.2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2.2cm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高约11.8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1.6cm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 _____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 _____
(3)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原因是 _____
(4)步骤1中的“?”处应填写 _____;步骤2中的“?”所做处理是 _____
(5)土豆植株不断长高,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 _____;土豆植株茎长粗是 _____组织活动的结果。
(6)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_____

2022-09-12更新 | 6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生物真题
7 .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______
(2)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_______。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如果能,实验变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
(3)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________
2021-06-24更新 | 924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35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母题题源解密
8 . 实验探究
泡菜,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特色食物,但是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的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时间、盐浓度、温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步骤:
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子。
②分别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淹没过蔬菜即可。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图一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

表达交流:
(1)实验过程④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由实验数据可知:用胡萝卜制作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___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三种蔬菜中____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3)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__________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制作泡菜的乳酸菌还可以用来制作__________
(4)发酵过程中存在于蔬菜上的少量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如果乳酸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那么一个乳酸菌2小时后能分裂成__________个。
(5)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如图二),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
(6)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健康食用泡菜有什么建议?_________
2022-03-06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小韩同学在购买的酸奶包装袋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胀袋的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随后,小韩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该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酵母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___________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022-09-16更新 | 6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生物真题
10 . 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
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
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1)由实验数据可知:用胡萝卜制作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_____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____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3)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酵过程中,存在于蔬菜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
(5)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30更新 | 64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