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9 道试题
1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
(2)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如图甲。将________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
(3)实验中,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需________玻璃板(填“靠近”或“远离”),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5)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 . 小星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其示数为________℃;
(3)当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________
(4)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想到用纸锅可以将水烧开,在水烧干之前纸锅不会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________热,使纸锅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3 . 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这些实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D.若增大拨动钢尺的力,则钢尺发声的音色将变大
4 . 夏季,我们漫步在南河岸边蜿蜒曲折的游览小路上。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河太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河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D.岸边柳树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5 . 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甲所示,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沿直线MN竖直放置在白纸上。本实验用茶色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因为透过玻璃板能同时看到蜡烛B和蜡烛A的像,便于________
(2)实验时,小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同时,记录蜡烛A和B位置;
(3)小华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在卡片上没有观察到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
(4)小华移动点燃的蜡烛A至不同位置,同时在白纸上记录了像的位置,随后对白纸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了如下表格。表格内的(a)处应填入的项目内容是________

实验序号

(a)




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实验结束后,小华发现实验室里还有一块较厚的茶色玻璃板。观察时发现,他在这个玻璃板中有远近不同的两个像,距自己较近的像比较远的像要亮一些。他想用这块玻璃板来完成上面的实验。如图丙所示,他应将的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前表面”、“后表面”或“中间位置”)与白纸上的MN对齐,移动B蜡烛使之与A较亮的像重合。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6 . 小星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1)图甲所示的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
(2)小星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一边认真观察现象,一边记录温度计A和B的示数。图乙是温度计A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为________℃;
(3)小星将实验中记录的温度计A和B的温度数据分别绘制了图丙和图丁所示的图像。通过分析图丙中温度计A的图象可知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4)通过分析图丁中温度计B的图象可知,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
(5)通过观察A、B温度计的图象,小星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有相同规律是:________
(6)小星发现试管中的碎冰在时刻以后,与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律一样,所以他认为这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7 . 小明发现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如图甲所示。为了找出这样安装的目的,他找来一些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乙所示。

下面是小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探究,小明明白了小汽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安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中物理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浮力时,如图甲所示是测力计下的金属块浸入水中前、后的现象,同学们观察到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变“粗”了,猜想可能是装水的烧杯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于是又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了探究。

       

(1)将实验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下方平行放上白纸,测出凸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组装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⑥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正确排序______

(3)当光屏上出现如图丁中②所示的像时,此时小明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适当向______移动,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某次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小明将凸透镜取下,在该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再将一只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等大)换下光屏,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这只未点燃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原来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是丁图中的______
(5)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小明终于明白了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变“粗”是因为水面下的圆柱烧杯横向相当于凸透镜,水中的金属块恰好处在______,成放大的虚像。
7日内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物理试题
9 . 如图甲,在玻璃窗中可看到室内物体的像。在开关玻璃窗的过程中,看到窗里 像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其中的原因,小睿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小睿把透明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前放一 支点燃的蜡烛 A,另一支大小完全相同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图中未画出)放在玻璃板后。眼睛应在______位置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
(2)保持蜡烛 A 不动,将图乙中玻璃板绕左竖直边向后转动一个小角度,其俯视图如图丙所示,则蜡烛 A 的像应在图中______位置;
(3)平面镜成像有很多应用,如图丁是播音员用的提词器,为方便播音员看台词, 将显示屏上的台词通过一块专用镀膜玻璃竖直呈现在播音员的正前方,简化图如图戊所示,则镀膜玻璃与显示屏所成的角度α大小应为_____度。当播音员正视前方看到一行“我爱辽篮”字样时,若直接低头看显示屏,则显示屏上显示的是 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四
10 . 加湿器常用于增加空气湿度。如图甲是电热式加湿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在加湿器上方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如图乙是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雾化片高频振动将水“打散”为直径约8______(填写单位)的雾状水滴形成“白气”,雾状水滴的直径大约是水分子直径的1万倍。

7日内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