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小明和小亮都很喜欢喝绿茶饮料,学完了密度知识后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饮料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_____上,将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_____使天平平衡;
②把饮料倒入烧杯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是93.8g;
③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饮料的体积是_____cm3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质量,如图乙所示,量筒内饮料质量是_____g,饮料密度是_____kg/m3
(2)小亮用量筒、小试管、水、记号笔测出了饮料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试管放入量筒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V1
②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先用记号笔记录试管内水面的位置,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V2
③将试管中的水倒尽,_____,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V3
④饮料密度的表达式:ρ饮料=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来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
2020-06-15更新 | 117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课时6.3测量物质的密度
2 . 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试确定这条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的方向(保留作图痕迹)。
( )
2020-06-14更新 | 362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 . 小夏居家实验,利用身边物体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细绳(若干)、橡皮筋、铝块(已知铝的密度为ρ)、石块、容器、待测液体。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甲,在刻度尺左端扎上橡皮筋,用细绳悬挂刻度尺,调节橡皮筋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图乙,将悬挂铝块的细绳固定于a位置并保持不变,记录oa长度l1
C.如图乙,调节悬挂石块的细绳b的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b长度l2
D.如图丙,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调节右侧细绳至c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c长度l3
(1)步骤A中,橡皮筋相当于______,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
(2)位置c应在位置b_________侧(填“左”或“右”);
(3)待测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4)若将步骤D与步骤C顺序对调,会导致密度测量值偏_____________
4 . 小华同学从网上购置了一盒用于3D打印的条状物,该条状物的外包装盒上注明该材料不溶于水,与水无反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学完力学知识后,小华想利用所学知识测出条状物的密度。

(1)小华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他取出两根完全相同的条状物,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对应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两支条状物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然后把这两支条状物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它们先是漂浮并冒出气泡,然后慢慢沉入水底(假设体积不膨胀),稳定后读出水和条状物的总体积。如果用这种方法测量体积,会直接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出两支条状物的体积,他把吸足水的条状物取出擦干,放入装有34mL水的量筒中,水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条状物的总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cm3,密度为ρ=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5)小华想利用已知密度的条状物和小圆柱形容器,用如图丙所示的步骤测出盐水的密度,请你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①在小圆柱形容器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刻度尺量出了盐水的深度为h1
②将一支干燥的条状物用保鲜膜包好密封,放入容器中,条状物漂浮,用刻度尺量出此时盐水的深度为h2
③用细长针将条状物完全压住浸没在盐水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盐水的深度为h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条状物密度用“ρ”表示);
(6)小华还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金属圆柱体测量盐水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一只弹簧测力计,但他发现该测力计的刻度盘已经模糊不清,就找来台秤按如图丁所示步骤来完成测量;
①将金属圆柱体的一半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m1=102g;
②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m2=152g;
③将圆柱体全部浸入与水等质量的盐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m3=182g;
④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2020-05-29更新 | 16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物理试题
2020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5 . 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________ 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________ 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________ 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
【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______ (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______ (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 ________ 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020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实验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
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

(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________,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
1F圆形倒立 呈现
2F方形倒立 呈现
3E圆形倒立   呈现
4E方形倒立 呈现
5R圆形倒立 呈现
6R方形倒立 呈现
(4)通过比较__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_____
(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020-05-21更新 | 2415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 课时4.1光的直线传播
2020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实验题 | 困难(0.15) |
7 .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响度较响较响
距离/m1.530.5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475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2020-05-21更新 | 165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 课时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020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8 . 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长度l(cm)内径d(cm)喷射距离s(cm)
1401.014
21.516
32.020
4701.012
51.515
62.017
71001.011
81.513
9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2020-05-21更新 | 923次组卷 | 3卷引用:【万唯原创】2021陕西物理试题研究讲册 第二部分 陕西中考题型特训 题型三  实验与探究题特训 三、创新探究题
9 . 小明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
(4)如图丁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拓展]小红用刻度尺、细线、一个厚底薄壁圆柱形的杯子(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也测出了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请把她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①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杯子外侧浸入深度为h1、杯内水深为h2
②把矿石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2所示,此时测得______________和杯内水深为h4
③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矿石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0 . 有人测得黄河水的平均密度为1.2×103kg/m3,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泥沙的密度为2.0×103kg/m3,且黄河水中只含有泥沙杂质并均匀混合,水和泥沙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
(1)1m3黄河水的质量。
(2)一杯黄河水体积为V,完全沉淀后,泥沙的体积是?
(3)1m3的黄河水所含的水的质量。
2020-03-20更新 | 3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