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补给能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它能够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将电能充入汽车动力电池(以下简称电池)。通常,直流充电桩比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更高、电流更大,因而可实现快速充电。

设电池当前储能占充满状态储能的百分比为D。充电时,充电桩的充电功率P会随着电池的D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充电桩显示屏了解充电过程中的其他相关信息。现实际测试一个直流充电桩对某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假定测试中充电桩输出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池的储能。充电前,D为30%,充电桩显示屏中充电时长、充电度数、充电费用示数均为0。开始充电后,PD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为方便计算,图像已作近似处理),充满后,立即停止充电。当D达到70%时充电桩显示屏的部分即时信息如下表。

充电电压(V)

充电电流(A)

充电时长(min)

充电度数(kWh)

充电费用(元)

400

45

24.0

28.80

(1)通常,直流充电桩比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更高、电流更大,故充电功率更___________
(2)在D从30%增至70%的过程中,充电功率大致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当D为70%时,充电电流为___________A;
(3)若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费单价不变,则测试全过程的充电费用为___________元;
(4)设D从70%增至80%所需时间为t1,从80%增至90%所需时间为t2,且t1t2=2:3,则测试全过程的充电总时长为___________min。
2022-06-27更新 | 4285次组卷 | 18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8.1电能 电功【四大题型】
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
真题
解题方法
2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2021-06-27更新 | 5937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3 .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牛顿冷却定律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如果散热快慢用q表示,则牛顿冷却定律可以表示为q=kt-t),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和物质种类无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即使散热快慢相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同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进行比热容的测量。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______
(2)散热快慢q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______
A.速度  B.密度  C.功率  D.效率
(3)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放热快慢为q。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9℃时,散热快慢为______
(4)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保温杯散开口,水和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则盐水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2022-07-18更新 | 2016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苏科版)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3物质的比热容
4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电阻是否会不断变大,最终变成无限大呢?其实,不同材料的物体情况各有不同。

金属导体,如铁、铜等,其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金属材料中自由电子运动的阻力会增大,电阻就会不断变大。到了一定温度,物态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从固体变成液体,再从液体变成气体。在物态变化时,由于原子的排列变得更为混乱、分散,电阻率还会出现跳跃式的上升。

半导体,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所以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硅、锗等元素,它们原子核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挣脱束缚,也没有被原子核紧紧束缚,所以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但温度升高,半导体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可供其他电子移动的空穴增多,所以导电性能增加,电阻率下降。掺有杂质的半导体变化较为复杂,当温度从绝对零度上升,半导体的电阻率先是减小,到了绝大部分的带电粒子离开他们的载体后,电阻率会因带电粒子的活动力下降而稍微上升。当温度升得更高,半导体会产生新的载体(和未掺杂质的半导体一样),于是电阻率会再度下降。

绝缘体和电解质,它们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一般不成比例。

还有一些物体,如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极小,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性质来制作标准电阻。

当温度极高时,物质就会进入新的状态,成为等离子体。此时,原子被电离,电子溢出,原子核组合成离子团,因此即使原本物质是绝缘体,成为等离子体后也可导电。

如果温度更高会是什么情况?据报道,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下属的研究小组,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成功地制造出有史以来最高温度,该极端状态产生的物质成为新的夸克胶子混合态,其温度约为四万亿摄氏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25万倍。这种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大约只有),所以它的电性质尚不明确。

总之,物体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电阻并不一定会变得无限大,使得电流完全无法通过。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绝缘体成为等离子体后__________导电;(选填“能够”或“不能”)
(2)本文的第二自然段,研究的科学问题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金属导体的导电性会增强
B.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可能会减小
C.用镍铬合金制成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变小
5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划船的时候,船桨会激起水波。在一列水波向前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某确定位置,1s 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波速。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 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可见光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这些家族成员中,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等;可见光是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等;X射线用于CT照相,γ射线用于医疗。
无线电波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如图乙所示。但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阻碍无线电波的传播。只有当波长大于或者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

(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________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填电磁波家族成员名称);
(2)如图丙所示的波,波长为________cm;
(3)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向远方传播。
2022-07-03更新 | 961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专题21信息的传递【四大题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通过查阅“万有引力”的资料了解到: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随两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也会随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1)小华观察到任意两个同学之间可以随意行动,所以他认为同学之间不存在引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是______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小球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从万有引力角度分析,对丙球吸引力最小的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7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6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是中国人的第九次太空之旅,也是首次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天英雄集体远征。

(1)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因为液态氢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选填“热值”或“比热容”);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受到火箭的推力加速升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加速升空过程中,飞船中宇航员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升空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前,飞船相对于火箭是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5)天和核心舱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提供电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022-06-28更新 | 81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2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各大题型】
8 . 阅读短文并回答各小题。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利用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的环境优化电器,其与传统的空气净化机的不同之处是以负离子作为作用因子,主动出击捕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传统的空气净化机是风机抽风,利用滤网过滤粉尘来净化空气,称为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则无需耗材。同时,小粒径负离子,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当我们在空调房内头昏脑涨的时候,来到森林或海边立感神清气爽,这就是自然界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负氧离子的作用。医学研究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障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到: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对人体有益的是小离子,也称为轻离子(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称之为离子迁移率,它是分辨被测离子直径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空气离子直径越小,离子迁移率大于0.4cm2/(Vs)为小离子,小于0.4cm2/(Vs)为大离子,那么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如何净化空气的呢?空气中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的颗粒物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负离子,净化了空气,尤其是对粒径小至0.01um的微粒和难以去除的飘尘,对过敏性花粉热、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黏膜炎等均能起到缓解或治疗作用。
自然界中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e),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如图所示的人工负离子发生器是采用现代电子科技,通过脉冲、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形成负离子。

如何才能选到一台适合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呢?首先要关注迁移距离,活性高、迁移距离远的小粒径负离子净化范围更加全面,效果更佳。同时要关注负离子发生器在生成负离子的时候有没有有害衍生物的产生,例如臭氧超标的环境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1)空气中烟尘、粉尘、飘尘等带___电荷的颗粒物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负离子,其原理是___
(2)离子直径很难被直接测量,因此人们通常通过测定离子在单位强度(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离子迁移率),和下面研究方法相同的是___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控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质量相同
B.在测量未知液体密度时,改变液体质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再进行记录
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通过小球推动物块距离的远近来反映动能的多少
D.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明吸收热量的多少
(3)空气中的中性分子捕获电子e,形成负离子的过程与以下哪几个选项的电荷转移过程相同___
A.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
B.与硬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D.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2021-08-31更新 | 100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课后培优练(沪科版)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14.1 电是什么
9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五号的“挖土”之旅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2月1日23 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12月6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通过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完成中国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2020年12月17日凌晨1点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历时大半个月,嫦娥五号跨越38万公里,闯过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1)嫦娥五号探测器 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用声波实现信息交换的,原因是真空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嫦娥五号在月面下降过程中,安装在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所拍的影像是 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在下降过程中,降落相机所成的像将 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距月面15km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制动下降,历时800s,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7km/s逐步降为零,组合体“落月”阶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m/s;
(4)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1731g月壤,月壤从月球被带到地球的过程中其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2-02-01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专题6.1质量【各大题型】
10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重


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失重有时也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失重现象主要发生在轨道上或太空内等情况下。经常有人认为失重是不受重力,这是错误的,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物体在距离地面100km的高度处所受的重力仅仅比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减小约3%。
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制成的滚珠,由于受到重力,并不绝对呈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失重条件下,熔化了的金属液滴形状呈绝对球形,冷却后可以制成理想的滚珠。玻璃纤维(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直径约几十微米)是现代光纤通信的主要部件,在地面上,很难制造很长的玻璃纤维,因为没等到液态的玻璃纤维凝固,由于重力的作用,它就被拉成小段;而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很容易制造出几百米长的玻璃纤维。
(1)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请你写出一种适合在太空中生产的产品:___________
(3)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中,航天员汤洪波用筷子将漂浮在太空舱中状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吃进嘴里,此时处于失重状态的茶水 ____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重力的作用;
(4)质量为70kg的航天员在距离地面100km的高度处所受的重力约为 ___________N;
(5)假如在地面上失重10min,你能做到哪些平时做不到的事情?请列举一例:___________(不与文中内容重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