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9 道试题
1 . 这是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请尝试作出人所看到的物体的像。(图中已知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点重合)

2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重与微重力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g取10N/kg)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完全失重的空间实验室里,下列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秒表测时间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
(3)一个在地面上20kg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5)假如地球失去重力,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河水不会流动,瀑布从此消失       B.饮料倒不进入的嘴里
C.人轻轻一跳,就可以离开地球       D.月亮仍能绕着地球转
2024-05-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
3 . 如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和某凸透镜成像的像距-物距图,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某次凸透镜成像实验物距为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平面镜成像实验,物距为25cm时观察到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若物体向镜面靠近,则像的大小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

(1)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该凸透镜的焦距:______
(2)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应向______(选填“上”“下”)移动透镜使像再次成像在光屏中央。
(4)该同学改用焦距为 8cm的凸透镜再次实验,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和图乙中相同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则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此时该同学将自己的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当他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光屏上再次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同学的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5)如图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 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2024-05-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甲所示,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的测温过程如图乙所示。

(1)如图乙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红外线探测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显示辐射体的温度。红外线________(属于/不属于)电磁波;
(2)由图乙可知,用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测体温过程中,检测仪的红外探测器主要功能是________
A.发射红外线
B.接收红外线
C.先发射红外线,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D.先发射紫外线,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3)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________相同,实验数据如下:
间距(cm)123451015202530
温度(℃)36.536.536.536.436.336.135.735.134.734.1
由数据可知,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________cm以内;
(4)小明了解到,国内一些企业运用3D打印技术把测温仪等用具成功生产出来。3D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的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打印时,钛合金细小颗粒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会吸收热量成为液态,最后按照设定的模型冷却成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6 . 年级的很多通知是通过广播传达给班级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特性的名称)听出是哪位主任在广播。校园电视台精彩节目的彩色画面是通过电视显示屏内发出的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024-04-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7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340m/s
B.响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就能听见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C.五角形发光体通过三角形小孔所成的是五角形的实像
D.垂柳在水里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2024-04-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8 .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然后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点燃蜡烛A,小明观察到玻璃板中有一明一暗两个蜡烛的像,小明需要换一个较______ 玻璃板进行实验,使两个像尽可能重合。
(2)将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______(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A1A2A3三点所成蜡烛A的像大小关系是______
A.A1最大       B.A2最大       C.A3最大       D.一样大
(4)因为蜡烛燃烧会变短,小强改用两块相同的圆柱体铜块代替蜡烛。利用圆柱体做实验,除了亮度比蜡烛暗之外,另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9 . 小欣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相同的两根蜡烛、平面镜、玻璃板、白纸。

(1)此实验应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
(2)如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为了感受平面镜成像,小欣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当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经过3s后,小欣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m。
2024-04-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10 . 如图是二维码扫描收银盒,它是一种影像式移动支付装置,其扫描摄像头为焦距等于5厘米的凸透镜,将二维码放置在扫码区则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收银盒成像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