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熔化和凝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1)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小海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了一个“纸杯发射器”,如图2所示。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孔,用酒精喷壶向易拉罐上端拉环开口内喷1~2下酒精,把纸杯紧套在易拉罐上端后,将点燃的火柴靠近易拉罐底部的小孔,纸杯将被快速向前发射。“纸杯被发射”的过程与汽油机_____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2 . 请阅读《编钟》并回答问题。

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一种青铜打击乐器,规模庞大,制作复杂,科技含量高,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编钟在铸造时,将青铜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的钟体。铸造时不仅考虑钟的美观,还要考虑它的声学特点。铸造时在铜中要加入适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微妙的比例变化,对编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影响。青铜中加锡,能提高青铜的硬度。但含量过高,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青铜中加铅,可降低熔点,增加青铜熔铸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弱因加锡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敲击,如果含铅量过高,钟的音色又会干涩无韵。
编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于音乐艺术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也证明了古代中国在铜器制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铸造编钟钟体过程中,青铜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成型的钟体,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造编钟的过程中加入适量锡和铅,可以提升编钟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机械性能;
(3)现有某一编钟钟体的1∶1仿制品一件,经测量该仿制品的质量为0.3kg,密度为1.1×103kg/m3,编钟的质量为2.4kg,此编钟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2024-04-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3 . 超市用冰块保鲜食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冰块熔化时放出热量
C.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食材放出热量,说明食材含有的热量比冰块多
2024-04-25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4 . (1)下表为小阳“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归纳得出: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______
A.不断升高                    B.保持不变                    C.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物质的温度/℃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2)接着小阳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

①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②小阳和邻组同学(两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相同)将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由图像可知,小阳和邻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mA______m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4-03-31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中考一模物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这是由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珠蒸发吸热造成的
D.蒸发在的温度下也能发生
2024-03-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物理试题(三)
6 . 我国 11 世纪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关于指南鱼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世界上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先把铁叶鱼烧红,让铁鱼内部的分子剧烈运动。然后使烧红的铁叶鱼沿着地球磁场方向位置放置,这时铁鱼就被磁化了。最后,“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使它迅速冷却,把分子的规则排列固定下来。下列关于这种磁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磁鱼的铁本身就有磁性
B.磁鱼烧制完成后不再具有磁性
C.制作时利用地球的磁场进行磁化
D.制作时经历了液化和凝固过程
2024-03-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7 . 请阅读《神奇的金属镓》并回答问题。

神奇的金属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都是坚硬牢固的固态,如铜、铝等。但也有一些金属,在室温下处于液态,如水银。
金属镓是化学史上第一个先从理论预言,后在自然界中被发现验证的化学元素。它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6倍。它在常温下并不是液态,但会在手心里熔化。科学家找到了使它在常温下维持液态的方法——制成合金,比如,含25%铟的镓合金,在16℃时便会熔化。
金属镓的熔点虽然低,但是沸点却非常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要到2403℃才会沸腾,也就是说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金属镓一直是液态。相比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水银在360℃就沸腾了。
镓还有很神奇的性质。2015年3月,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个液态金属机器人是用镓基金属(科学家以镓和其他金属结合的方式研制出的常温液态金属)制成的,可以自主“进食”和运动。当镓基金属被置于电解液中时,它以铝为“食物”,通过“摄入”铝获得能量,实现高速、高效的长时间运转。实验显示,直径约5mm的镓基金属液滴一秒钟爬行约5cm,一小片铝即可驱动其实现长达1个小时的持续运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文中信息,可以推测下列温度最接近镓的熔点的是______
A.50℃       B.30℃       C.-10℃
(2)文中提到的降低金属镓熔点的方法是______
(3)文中提到的直径约5mm的镓基金属液滴爬行1个小时的路程约______m;
(4)已知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13.6倍。1g金属镓的体积是1g水银的体积的______倍(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4-01-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8 . 物理课上老师为了模拟人工降雨,向锥形瓶内放入适量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向纸盘中倒入少量凉水,再将锥形瓶放于盘中,接着将气球套在瓶口,静置片刻,发现气球的体积增大,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之后,锥形瓶壁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了露和霜,纸盘中的水有结冰现象,如图乙所示。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判断露是出现在锥形瓶壁的外部还是内部,并解释原因。
2024-01-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朝阳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 小阳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之后,想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阳从冰箱里取出冰放到房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从升高到0℃并保持了一段时间,再升高到20℃之后温度不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非晶体
B.此时房间的温度高于20℃
C.温度计的示数保持0℃的过程中,冰的质量减少
D.温度计的示数保持0℃的过程中,冰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2024-01-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朝阳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0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华和凝华都需要在某一固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B.水蒸气不能在的环境中存在
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可能温度持续升高
D.气体通过压缩体积液化时不会放热
2023-11-14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