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准备的器材有:薄、厚玻璃板各一块,大小相同及不同的蜡烛若干:

(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玻璃板朝A蜡烛一侧镀了一层膜,镀膜的好处是__________
(2)实验时,同学在明亮的教室中点燃蜡烛A后,在玻璃板后看到了蜡烛A的像,但像不是特别清楚,为更好的完成实验,同学应该对实验环境做什么处理?__________(至少一条,合理即可);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蜡烛A侧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小明同学将一张白纸板放在像的位置,但始终无法在白纸板上找到蜡烛A的像,于是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4)为了继续确定像的位置,小华建议选择一支与蜡烛A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替代__________(选填“A蜡烛”或“A蜡烛的像”),实验中蜡烛B是否需要点燃?_________
2 . 小明和小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在较___________的环境中成像效果会更佳;
(2)小明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A,立刻看到了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该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接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B,直至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小明移开蜡烛B并在其位置处竖直放上一块光屏,他___________(通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__(能/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
(3)小华在实验中选用了较厚的玻璃板,结果发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离玻璃板较近的像是经___________(前/后)侧表面形成的,她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_
3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实验时用半透明玻璃板作为成像器材,目的是__________
(2)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
(3)将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所示位置,其像的位置最靠近__________(选填:“A”、“B”、“C”或“D”)处,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小明通过玻璃板的右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______(选填序号:A.完整,大小不变B.变为原来的一半C.变暗);
(5)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面容,人应该让__________(选填:“镜子”、“脸”、或“镜子和脸都”)朝向窗户;
(6)因为蜡烛燃烧会变短,小强改用两块相同的圆柱体铜块代替蜡烛。利用圆柱体做实验,除了亮度比蜡烛暗之外,另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
   
2023-06-28更新 | 5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5题
4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第一小组找到如图甲所示的两种器材,器材a是平面镜,器材b是在薄玻璃板的一面贴上几条镜面纸的自制教具。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可选择器材___________(写出器材的字母符号即可);
(2)第二小组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发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总是能和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明在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12.50cm,像距为12.50cm。为了得到像距和物距关系的规律,你对他接下来的操作建议是___________
2023-06-28更新 | 9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5题
5 .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聪做了如下两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改变蜡烛A的位置,发现外形相同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表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蜡烛A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2)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3-06-21更新 | 7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5题
6 . 敬老爱亲的小明跟奶奶拉呱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___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__________(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2023-06-20更新 | 1491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5题
7 . 如图甲所示,小高同学在教室内用铅笔代替蜡烛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小高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小高选取两支相同的铅笔A和B,在竖直玻璃板前放置铅笔A,她可以看到铅笔A在玻璃板后的像,再将铅笔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观察到它与 ___________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考虑到玻璃板厚度对像距和物距测量的影响,小高同学将图甲简化为图乙,她应选择图乙中 ___________(选填“BD”或“BC”)段的长度作为像距;
(4)小高在实验中发现铅笔A的像不是很清晰,她采取 ___________措施可以使像变得清晰。
A.晚上在黑暗的教室内完成该实验
B.用光源照射铅笔A
C.白天在更明亮的教室外完成该实验
D.用光源照射铅笔B
2023-05-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彭州市、金堂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小司在复习时对光学实验探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蜡烛燃烧变短后,通过降低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当激光射进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发生弯曲,实质上是发生了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当物体远离玻璃板,像会靠近玻璃板,但像的大小不变化
D.光的反射规律:为了更好的显示光路,白色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并且激光应沿纸面射向镜面
2023-05-14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二诊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若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排除问题后,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得出 ___________关系;
(3)小明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蜡烛B需要向 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A的像再次重合;
(4)实验中测量结束后,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像;
(5)同组的小黄同学在实验时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6)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2023-04-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坝达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10 . 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固定并点燃蜡烛A后,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薄玻璃板后面与A相同的蜡烛B,直到 _____
(2)小芳分别测量并记录蜡烛A、B到薄玻璃板的距离,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其不足之处是 _____
(3)将蜡烛A靠近薄玻璃板,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_____
(4)将玻璃板左倾,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在图中 _____处(选填“①”或“②”)。
2023-04-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