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
1 . “潮”起东方,国潮涌动,班级开展“国潮涌动·自信扬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潮”流新力量】

国潮就是以国有品牌为载体、以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为内涵,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又有助于传统文化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潮流。国潮之风越吹越强,消费者对国货越来越认可这样的双向奔赴令人欣喜。

【“潮”起自信扬】

当代青年满怀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展现才华,以自己的方式为国潮的发展贡献力量。越剧演员陈丽君《新龙门客栈》出圈,以实际行动宣传越剧文化,90后平面设计师吴尧为故宫设计的文创产品深受大家喜爱……他们运用专业设计技能赋予传统文化和元素新的生命,同时运用贴合当下实际生活、能被广大群众接受的方式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春晚中年锦”“瓷影等国潮作品惊艳亮相,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爆火出圈,各地著名景点相继推出国潮系列周边……国潮文化的兴起并不是一时的热度、流量,而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激发了属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体现出当代中国旺盛的文化创造力。

【“潮”涌理性思】

近年来,国潮风从传统品牌跨界兴起,赢得大家的青睐。但是,也有不少国潮品牌本末倒置,将国风情怀作为噱头过度营销,忽视产品质量和产品设计,国潮商品同质化跟风现象严重;很多产品空有符号,没有内涵,有形无神,牵强附会,只是简单堆叠汉字、水墨图腾等传统元素……一系列国潮透支了大众对国潮品牌的信任,这样的做法即便能赢得一时热闹但终究走不长远。

【“潮”头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创新而取得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早已成为推动国潮发展的新引擎,筑牢国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出更大的魅力。

真正有生命力的国潮,是能够根植于传统文化基因、融合现代时尚设计、保证产品品质、讲好文化故事,能够建立情感连接,并持续创新的一场市场革新。

(1)活动开始,九年一班同学收集到关于“年轻消费者对‘新国货’的态度”的调研数据,请你简要概括从中得到的结论。
(2)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吕梁市交口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其利用树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态,巧妙组合粘贴出各类半浮雕式图画。请你仔细观察右面松鹤作品,向大家介绍。
写作提示:①至少两种说明方法;②不少于60字。

(3)活动接近尾声,请你围绕“国潮涌动·自信扬帆”这一主题,分享本次活动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思考,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水再大,漫不过鸭子背

米丽宏

人生如水上行舟,有时怎么都绕不开巨浪,有时怎么都遇不上顺风。这个时候,要学一学水上的鸭子:水再大,漫不过鸭子背。

我们经常能看到鸭子在水上游玩,那么你知道它们浮于水上的原因吗?

其实鸭子浮于水,和其特殊的身体结构有关:它的羽毛具有很强的绝缘性,光滑不沾水,同时它的脚趾间有蹼,能巧妙借助水的浮力。当水的浮力跟鸭身的重力达到了平衡,鸭子便能从容、优雅地浮于水上。你看,笨笨的鸭子,其实很会借

当然,应借之势的,除了______,更______。大水之上,浮水的鸭子悠然安闲,水面之下,鸭足却在一刻不停地猛力划水,正因如此,才有了鸭子浮水——暗里使劲儿的歇后语。遭遇风浪是正常的事,要努力借强大自己。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你结合语境,补写文章画横线处。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散文《牵着月光行走》,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牵着月光行走

包利民

那是一个很暖很暖的夏夜,我们五六个孩子半倚在门旁的土墙上,夜色和园子里果蔬的味道融合在一起,随着风儿,不停地涂抹着天地。忽然,大地上一下子幽幽地亮起来,刹那间,我们的影子就被唤醒。抬头看,一大片云彩刚刚从月亮面前游过去,很圆很大的月亮,正从东边的天空慢慢地爬上来。

那个时候视力好,夜空也清澈,月亮表面的暗影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大孩子便给我们讲月亮,指点着,说桂树,说吴刚,说玉兔,说嫦娥,说完了传说,再说环形山,说月海,我们听得全然忘了夜已渐深。所有的目光都逆月光之流而上,想要窥见那些传说和科学。我们想看得更清晰一些,就都向着东边走,一边走一边抬头看,觉得果然是离得近了一点看得明白了一点。直到穿过村子,进入村东的田地间,才豁然惊觉。于是便往回走,一路把月光牵回各家的院子,牵到炕上枕畔,牵进梦里。梦里,一只洁白的兔子正在不停地捣药。

还有一次,我和叔叔去一个亲戚家作客,那个深夜,家里忽然传来急讯,来不及多想,我们便一头闯进了夜色。小小的村庄已经被脚步声抛在身后,还要穿越约八里地的大草甸,才能回到我们村子。大草甸里黑沉沉的,后半夜的大地上,村庄的灯火早已熄灭。有长长的风不停地吹,有偶尔的青蛙跃入看不见的池塘,我跟着叔叔的脚,感觉耳朵比眼睛变得灵敏,心里充满夜行的不安与害怕。

无意间转头,便看见东边的天边上,挂了一弯极细极长的月亮!那弯细月淡红色,就像是用蜡笔画在黑色的天空上,看得见色彩,却似没有光芒洒落下来。叔叔牵着我的手,轻轻地说:这是下弦月,出现在后半夜的东边天上。来,我背着你,咱们就快到家了。趴在叔叔的背上,我突然觉得不那么黑暗了,那一弯淡淡的红,把心里涂抹得也温暖起来。我们就带着那一份温暖,在秋天的这个黎明前,在弯月的陪伴下,一直走回村庄的怀抱。

村庄的正月,被飞雪和年味拥抱着,那一份喜悦,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挂在天空中,我们提着自制的小灯笼,早早地守候在门前的土道上。小灯笼用玻璃罐头瓶做成,瓶中点着各种颜色的细小蜡烛。我们提着,每个人身畔一团淡淡的光,远远地看,像是把月光分成了无数份。

终于,路的那边传来了喇叭和鼓点声,那声音把所有的小灯笼都快速地牵引过去。村里的秧歌队热热闹闹地过来了,穿着红红绿绿的服饰的人,样式各异的花灯,伴着锣鼓一路舞来。队伍后面是一匹马拉着的大爬犁,爬犁上是一口很大的锅,锅里,是柴油拌的谷糠一类,此刻已被点燃。每走出一段距离,就会有人用铁锹从大锅里撮起一小堆火放在路边。回望,两排火焰在路两旁整齐地跳跃着,和月亮一起,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点缀得生动无比。

我们一直走到西边的敬老院,秧歌队在这里欢快地扭了起来,火焰也在这里撒尽。忽然发现,我的早就熄灭的灯笼里,竟也闪着光,仰头看看那轮皓月,原来小灯笼里,盛满了月光。那个有月亮的夜,我提着一灯笼的月光回家,心里也满满当当。那一夜的梦里,鱼龙飞舞,和乐安详。

再后来,我牵着月光的手越走越远,远到一切只能回望。月亮依然年轻着,我却已从少年走到中年。回想曾经的岁月,多想再次牵着一缕月光,像当年一样,跟着月亮回家。

(有删改)

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启智小组针对这篇文章的结构展开讨论。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参与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小文说:“一线串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我说:“是呀!______
(2)润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语言自然雅致,似涓涓细流淌入心底。
月光让生命更加丰盈。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学校开展了“出发!去追光”系列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事迹】

炼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港口专家张连钢用了10年。2013年,青岛港决定chóu)建全自动化码头,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用三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常规八到十年的建设任务。他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并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词】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事迹】

景生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司机,被称为中国重载第一人。他总结出《2万吨精准操纵法》,开启了重载列车平稳高效运行的新征程,填补了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

【座右铭】

无论是侍弄地还是开火车,咱庄户人都讲究个实在。实实在在学好手艺,才能走得稳、走得远。父亲的话,是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活动一   赏匠心闪耀】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写出汉字。
(     )chóu (     )
2.材料中“时代楷模”“中国重载第一人”都有引号,它们都有______的作用(     )。
A.着重强调B.直接引用C.特定称谓

【活动二   追奋斗之光】
3.同学们分享了张连钢的事迹,请你参考示例,发表感言,向景生启表示敬意。(30字以内)
示例:张连钢叔叔,您锐意改革,凭技术攻关打造智慧码头,向您致敬!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小杨生煎的成功秘诀

油一浇,水一泼,“吱啦”一声响,再一抬头,嗬哟,门前已经排起长队了。只见个头大,面皮薄,底板脆,馅料足的小杨生煎出锅了,一口咬下,热乎乎的肉卤喷涌而出。从上海吴江路起步,小杨生煎的传奇已经延续了近三十年,并将继续延续下去,这离不开它的出品人杨利朋女士。

小杨19岁跟外公学艺,勤奋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做馄饨、锅贴、糕团、八宝饭、各式浇头面等,生煎做得最拿手。

小杨吃得起苦,人家做小吃生意,一般是上午、中午两个市头,她却要从早上6点半做到晚上10点。凭借着诚信经营,小杨生煎从最初4.4平方米的街头档口到如今门店林立,获得行业与社会的高度肯定。

在加速扩张的同时,小杨     人才,       管理团队、研发团队和品牌运营团队,不久就      了大虾生煎、小龙虾生煎、墨鱼仔生煎、蟹粉生煎等。研发团队中的青年人也会突发奇想,从蔬果中萃取天然色素,使生煎穿上多彩的外衣。小杨生煎的成功秘诀除了她技艺高超、勤奋好学外,还有她的能吃苦、讲诚信、懂创新,这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成为海派文化的生动诠释。

(选自《上海老味道续集》,有删改)

1.恰当的词语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准确条理,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章的横线处。
备选词语:A.组建B.推出C.引进
2.小杨生煎的故事发人深省。阅读上文你获得最深的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6 . 下面诗歌是班级同学朗诵的《黄河之魂在山西》,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请参考下面示例,写下你的感言。

在中华土地,

有两位巨人在北中国大地上疾步行进。

一位从东海岸出发,

一位从大西北出发,

在不同空间相向而行,

透迤挺进。

终于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

他们有了一个华丽的交汇,

长揖相会、友好握手,

碰撞出耀眼的文明火花。

站在长城与黄河的交汇点上,

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擦动心旌的“中国符号”,

恍若置身于中华文明的起点上,

熟悉而亲切,

激动而惊异,

沧桑而感慨,

壮阔而震撼。

(选自《黄河之魂在山西》,有删改)

示例:滔滔黄河,铮铮长城,挽臂而行,是威严与慈爱的完美融合。
感言: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7 .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

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

在城墙班驳的平遥古城,感受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

                                                       

这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翻开这一本记录了历史的书籍。

1.东方甄选山西行凭借逻辑清晰、文采斐然的文案,为古典而安静的山西增加了一波知名度。小新在做摘抄时,遇到了一点困难,请你帮帮他。
(1)请你帮他为下面加点的字加注拼音。

________

(2)请你帮他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班驳”应改为: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语境,在材料中画横线处写下你对山西地标建筑的推荐。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谭国伦的《另一种远方》,完成小题。

我十多岁时随父亲下地刈麦,汗流浃背的父亲弓着腰,不停地往前移动。镰刀如月牙一样闪亮,执在他粗糙的手里,他就像大地的理发师,麦茬齐刷刷地甩出来,展露出大地的精气神。割麦子靠的是熟练,捆麦子靠的则是技巧。我感觉父亲是在变魔术,让人眼花缭乱。

②“这就行了?我持怀疑的态度。

③“你提溜到日南,也坏不了呀!父亲信心满满地说。他边说边将麦子拎起来摔了两下,那麦腰纹丝不动,看来捆得非常瓷实。

④“爸,日南有多远?我好奇地问这个刚熟悉起来的继父。

⑤“你想它多远就是多远。父亲笑起来时,枣红色的脸上,带着憨样。

⑥“是山东日照南边,还是日本南边?

⑦“那才多远?在小学还没有毕业的父亲眼里,日照、日本都不算远,好像走几步就可以到达。日南是超出人想象的远,他捆扎的麦子结实无比,如同钢打铁铸。那是我第一次从父亲的嘴里听到日南这个词。

父亲三十七岁还打光棍,他照顾了一个鳏居老汉十几年,每天给老汉挑水、扫院子、劈柴,做完这些才下地。老光棍经常感叹这么善良的年轻人,为什么遇不到善良的女人?

后来,父亲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母亲和我以及弟弟妹妹。那个鳏居老汉说善良的父亲有不怕晚的现成饭。

父亲送我上学了,村小学的校长特地找到家里,说我聪明好学。父亲说:好好上学,要有个日南的志向,干大事,你上到日南去,我这个继父老子也供你。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有无限的光亮。远不像我现在对儿子说:你小子有本事考到火星上去,你老爹头拱地也供你。

日南,成为父亲心中的宇宙,也成为他生活的方向和目的地,他用自己的脚丈量着心中的远方。那几年,日子不管多艰难,父亲总是不辞辛苦地劳作,每次下地后,那个又大又笨重的自行车后面都要拖载回山一样高的柴草。以前,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平添四张嘴,日子一下就艰难了许多,不过在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好像日南以后,日子就会好起来。别人说他一下连老婆孩子都有了,捡了很大的便宜,他也不在意。我们仨兄妹还算听话,父亲总是笑呵呵的,很是开心满足。

高大的父亲似乎要顶破天,有他在,我就无忧无虑,学习时紧时松,大学终归没考上。父亲一脸严肃不停地审视着我,怎么会没考上呢?最终一声叹息,代表了他比我还难过,荣光不在,他日南的心愿一下子坠落到脚下的土坷垃里。

母亲让我这个不识稼穑的儿子去当兵,父亲好像看到另外的希望,心愿里有了另一个日南。兵车带我走的那一天,相处了九年的父子即将分别,他红着眼睛说:远在心中,近在脚下。咱们是农村孩子,到了部队踏踏实实地干,不要把那些日南没有用的。我没有听懂他这个日南的意思,流着泪水赶紧点头。后来我回想这个日南、就是空旷、不实际的意思。

有一天,我翻阅部队机关图书室的(大百科全书),竟然还真查出了日南一词。书中对日南做了解释:日南是中国古代一个郡的名字,其范围在今越南中部地区,辖境位于越南横山以南。这一查阅,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日南还是两汉以前的流放之地。看来日南在古人眼里并不陌生,在他们心中,那里不仅遥远,而且蛮荒、艰苦。

我沉思良久,日南虽远,却又很亲很近。小学文化的父亲也会知道这些?我不得而知。

几年后,父亲因为患病去世,才五十三岁,他的脚步是如此急迫。如今我的岁数已经超越了父亲,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成就和理想距离父亲心中的日南还有多远。日南一词总在我耳边轻声响起,带给我心中一阵阵的痛,遗憾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爱他。

(选自《读者》2023年22期,有删改)

(1)文中写了多个与“日南”有关的事情,请参照示例,再概括两件事情。
【示例】
事件一:随父亲下地割麦,他以“日南”向“我”证明自己捆的麦子很瓷实。
事件二:上小学时,父亲鼓励“我”好好读书,并承诺要供我上到“日南”去。
我概括的事件:①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至少写三点)
(3)作者之所以念念不忘于父亲的“日南”之说,是因为读懂了父爱情深。文中作者的回忆是满含深情的。请结合全文,体会最后一段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2024-05-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伴手礼

马海霞

①同村的高婶来我家找母亲玩,母亲没在家。母亲回来后,我将此事告诉了她,她隔天便提了一小袋红薯要去高婶家串门儿。我跟母亲嘀咕:高婶来咱家没带东西,再说,她家或许也种红薯了,你不问问人家种了没有就送人家?

②母亲说:让人家空跑一趟,心里过意不去。家里没啥好带的,刚刨了红薯,挑几块好的,让她看看是她家的红薯好,还是咱家的红薯长得出息。

③我虽然不去现场,但也知道两位老人唠的啥,肯定大谈红薯,由红薯的成色谈到庄稼、土地、收成、天气……红薯不仅是伴手礼,还是话题的引出者。

④母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时说话,不会揣度对方的心思,不懂得顺着人家的喜好说,按说这样的人在社交场合不占优势,但母亲在亲朋中口碑很好,就是胜在为人大方,爱送别人东西。

⑤母亲平日见亲会友都喜欢随手带点小礼物,花钱不多,对自己不造成经济负担,收礼者也轻松坦然,少去了回礼的烦恼。几块红薯、一捆青菜、一瓶咸菜、一串香蕉、一副手织的手套或帽子,皆可以当伴手礼送人。

⑥父亲在世时,常跟母亲开玩笑:都说贼不走空,你也是从家里出去从不空手。

⑦君子之交淡如水,母亲这种交友方法,是将变成了糖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了些许人情味,弥补了自身的社恐

⑧母亲不仅喜欢送亲朋伴手礼,去公园遛弯也要往兜里揣把米,说是撒给公园的鸟儿吃的。前几天,我经常买的那款猫粮搞活动,我便买了一大箱。母亲家门口的矮山上有好几只流浪猫,她让我分半箱猫粮给她。母亲说,她每天去山上散步都带馒头和虾皮喂猫:小动物嘛,遇到了不给点吃的不好意思。于是,母亲也给小动物带伴手礼了。

⑨母亲带伴手礼的习惯,是受了外婆的影响。外婆就爱送别人东西。外婆说: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传名。家里有好吃的,她喜欢与街坊四邻分享。外婆的处世法则是嘴再会说也不如东西会说。一个大方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我曾评价外婆的这种家风是典型的讨好型家风,母亲却反驳: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才送人家东西,是送人家东西自己高兴。

⑩我活到中年才明白,有几位老友值得自己拿点小礼物去赠送,这种友情上的富足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母亲和外婆送出伴手礼的过程,也是愉悦自己的过程。

⑪别人高兴,自己开心,这种伴手礼家风值得传承。

(选自《莫愁》2024年第2期,有删改)

美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母亲的“伴手礼”》。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不少于50字)
文章标题为“母亲的‘伴手礼’”,第⑨段中有关外婆送礼的叙述能否删去?为什么?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小小伴手礼传递着浓浓人情味。
◆平实的语言往往能打动人心。
2024-05-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10 . 累积的成功

贺小林

有位科学家做了个实验,来测试猴子的生存能力。他把两只猴子分别关在相同的铁笼子里,再把笼子放在秋季硕果累累的园子里,铁笼的缝隙只容猴子伸出手掌。秋风一过,铁笼边就会散落很多果子。一只猴子伸出手掌抓了一个果子,想拖进笼中吃掉,可因为果子太大,怎么也拖不进来。没过几日,这只猴子一手握着一个硕大的果子,饿死在了周围堆满香甜果子的铁笼子里。另一只猴子发现笼子边散落的果子不可能被整个儿拿进铁笼子后,就用长长的指甲把硕大的果子一点一点地削切下来。虽然指甲不时渗出鲜血,但为了生存,猴子一刻也不愿停下。然后,这只猴子把削落的果子碎块一点一点拿进笼中吃。最终,这只猴子生存了下来,成功通过了科学家的实验。

听了这个实验,我的心为之一震。是的,许多成功都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就像那只笼中的猴子,用一小块一小块的果子碎块累积,成功获得了让自己生存下来的果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第4期,有删改)

1.阅读选文,说说两只猴子的结局为什么截然不同。
2.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获得成功,又不愿去经历一点一点累积的过程,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阅读选文后,你对成功有什么思考呢?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2024-05-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