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荻维何,维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又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1.选文围绕竹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全。
(1)_______________
“我们”当年在食堂吃竹笋。
(2)_______________
“我”看父亲挖竹笋
“我”饮竹笋汤,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
3.第⑨段先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后面又说“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当前,大多孩子都衣食富足,未经风雨,也没有了“竹笋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当代青少年应如何重拾“竹笋”精神。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碗浓浓的鸡汤

王柳茵

去吃地锅鸡?一个朋友提议到。

可以”“可以”……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③我也十分喜欢地锅鸡汤。在火红的柴火下,煨出的一锅汤,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了记忆与温暖的味道。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验。

④我所成长的岁月,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的时代,排骨汤、包饺子、炖鸡汤一定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奢侈与欢喜。如果平时能吃上一两顿,那一定是有天大的喜事:或隆重的贵宾莅临,或远方的亲戚探访,或是经济上暂时的富余。总之,这一顿与肉食有关的饭,一定可以幸福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炫耀好几天。

⑤父母都是特别勤劳的人。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很多的鸡雏,而且一下就是四五十只。那时候各家各户存储的粮食不多,而鸡是要靠粮食养大的。对于母亲的大手笔,邻居们往往很是惊诧,母亲笑而不语。

⑥几十只鹅黄的鸡雏在院子里很是可爱。圆溜溜毛茸茸的身子,如水般清澈的眼神,还有叽叽叽叽的叫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牵动着我好奇的目光。我有时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伸出手去摸它们,甚至央求母亲捉一只,捧在我的手心里,连手心被啄了一下,也觉得有说不出的亲昵与欢喜。母亲却常常不让我们靠近,怕我们的粗心与鲁莽,怕走路不小心,一脚踩踏了幼小的鸡雏,会令它们死于非命。鸡雏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意外,比如老鼠、黄鼠狼的偷盗,比如瘟疫的袭扰,比如猫儿的觊觎,比如急促的脚步。

⑦鸡雏在母亲温润的爱呵护下,渐渐长大。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由父亲用一根扁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每当夕阳西下,父亲又披着月色星光,将两筐越来越沉的鸡雏挑回家去。

⑧小鸡渐渐长大,父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也许是心疼父亲的身体,也许是想改善一下寡淡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忽然说:明天我们杀一只小公鸡来吃。姐姐和我自然十分欢喜。

⑨杀鸡,褪毛,开膛,清洗,剁块,拌料,翻炒。母亲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灶下红红的柴火上蹿下跳,锅里的油滋滋的冒着热气,拌上粉面的鸡块被母亲倒进锅里,随着锅铲的翻动,香味渐渐溢了出来。我在灶下咽着口水,不肯离开,贪婪的眼睛一直盯着锅铲下那炒得干爽且两面金黄的鸡块。许是母亲看出了我的馋相,便从锅里挑出易熟的喷香的鸡肝,解一解我那按捺不住的馋虫。

⑩两斤左右的一只小鸡,似乎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和上一块面团,擀成宽宽的面片,在鸡汤炖好之后,下到锅里。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厨房里,一起享受这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⑪成年后的我,一直对地锅鸡汤不改初衷。父亲去世后,母亲在老家院子里独居。周末时,我也会买上一两只鸡,给母亲做鸡汤。然而,总是不如记忆里的味道。有一天,又说起小时候吃鸡汤,母亲感慨地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肉。我才想着多喂点鸡,留着给你们几个增加点营养,改善改善生活。鸡长大要吃很多粮食,让你爸挑着筐把鸡放到野地里,还不是为了多省点粮食?

⑫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懂得了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父母拼尽全力,倾其所有,给予我们最周全的护佑和最深沉的爱意。无数个日出日落,阴晴风雨,父亲肩头一直挑着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无尽爱意!

⑬后来,母亲也和我们在人群中走散。所有时间里的人和事,一经逝去,便不再回来。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是我此生追忆不止的残缺与遗憾,更是我铭刻心头的惦念与眷恋。

⑭那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承载着成长岁月中父母多少浓浓的爱啊!

(选自《文讯》,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体现“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的事情,写出四点。
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
3.全文以“鸡汤”为线索,第⑤~⑧段却用大量笔墨叙写父母养鸡的艰苦经历。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有人说,文章的第①②段多余,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以为妙绝。
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句子)最能体现荷花的特点,文段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________(朝代)哲学家,道州营道人。
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方法词义
勾连成语法[事不宜迟]→[乎众矣](1)宜:___
课内迁移法[不闻机杼声]→[陶后鲜有](2)闻:_____
查阅字典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植”的常用释义: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亭亭净](3)植: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请梳理《爱莲说》的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爱莲说》菊花(衬托)→隐逸者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1)___ 气质风度→清高庄重
牡丹(衬托)→(2)____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本文选自《孟子》,孟子,名轲,___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诚实)B.是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丈夫之也(行冠礼)D.父之(教导、训诲)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试着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
4.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大丈夫”的深刻理解和启示。
【材料一】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是近代中国女权和女学的倡导者,同样也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虽然出生在官宦之家,但是由于秋瑾自身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毅然出国留学,受到了西方民族思想、女权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材料二】

那些用鲜血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无数革命先烈,其中不乏很多少年英雄,放牛娃王二小,将敌人带进了埋伏圈,自己却死在了敌人的刺刀之下;“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帮助战士们传递情报,刺刀之下,生命定格在8岁,是最小的烈士。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6 . 人生之路复杂而多变,不同的选择会让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境遇。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他们的哪一次选择让你印象深刻,以及你的相关感受。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智同学展示阅读《艾青诗选》的读书笔记,根据你阅读后对名著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曾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而后开始文学创作,在《向太阳》中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艾青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C.《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D.《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实干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学生敬献鲜花,军人重温誓词,青年党员肃立默哀……日前,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庄严肃穆,布满累累弹孔的巨大石碑如一部翻开的台历,将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无声诉说着92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无论是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年轻的左权,还是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杨靖宇,抑或是千千万万前赴后继、丹心报国的热血青年,爱国是他们内心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

③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春是漫漫长征路上那一声坚定的跟着走,走向柳暗花明的胜利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春是一穷二白下的艰苦奋斗,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春是勇立潮头,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在矢志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汇聚起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

④峥嵘岁月中,有一种信仰历久弥新。在黄土垒就的斑驳窑洞里,毛泽东同志以朴素但激动人心的语言,拨开了亡国论”“速胜论的迷雾,洞见了胜利的未来。众多青年穿越封锁,奔赴延安,在茫茫黑夜中觅得光明。从抗战时期的革命先锋到新时代的复兴栋梁,一代代有志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生长出坚如磐石的赤诚信念,谱写出热情浓郁的青春华章。

⑤复兴征程上,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护佑高原百姓健康,最美医生索朗片多12年来一人一马,心中写下近1300人的健康账册;坚决回击暴力行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解放军战士陈祥榕为保卫祖国边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在科研一线,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自觉把浓浓爱国之情凝结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才能在实干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进一步激发强国有我的爱国热情,努力创造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青春业绩。

1.阅读全文,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提出_______的观点,接着 ________,最后论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并指出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请你谈谈如何才是真正的“实干”。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释】①刑:法。②《诗》云:以下诗句见《诗经·豳风·鸱鸮》。③彻彼桑土:彻,取。桑土,桑根;这里指桑根之皮,可作绳索用。④牖:窗。⑤下民:百姓,人民;站在天的角度,故称下民。⑥般乐:肆意作乐。
1.文中“今恶辱而居不仁”中“恶”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的三个故事,回答问题。   

(1)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2)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3)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结合以上故事分析,作者笔下的衍太太是一个什么形象?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