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5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___ ”字和“____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海南专用)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徂徕:山名。后来是指生长栋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来去往复。亦作“徂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别离前两人一起尽情游览了鲁郡地带的名胜古迹。
B.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
D.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想象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更写出此时两人难舍难分。
2.诗中多次借酒抒情,请结合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一联作简要分析。

3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把镜头定于军营,从视觉角度写看剑,从听觉角度写吹角,视听交汇,情景生动。
B.上片用“八百里”“五十弦”的典故突出营地之广阔、物资之丰富,呈现军营的祥和景象。
C.下片抓战场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描绘战事,以马快弦急侧面体现战斗的激烈。
D.全词前九句每句咏一事,一气贯注,结句时转笔换意,在与上文的鲜明对照中深化题旨。
2.对此词作,有评论云:“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你如何理解此词的“壮”与“悲”?
昨日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B.首句用一个虚词“夫”,极言诗人在初见泰山时的惊叹与仰慕之情,生动而传神。
C.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泰山神奇秀美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D.尾联通过写诗人将来定要登上山顶一览胜景的意愿,抒发了诗人的不凡抱负。
2.陶渊明《饮酒(其五)》和本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场景,请分析两位诗人借这一场景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志趣或情感。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面诗句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小桥流水人家”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似乎与前后句子不协调,作者写此句有何用意?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五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6 .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宋]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岁不尽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家里,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恶:猛,厉害。③禁持:摆布。④浦:水边。⑤亚:靠近。⑥一年灯火: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1.下列几个景象是虚写的一项是(     
A.大雁B.重云C.风浪D.小梅
2.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艺术特色鲜明,第一个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第二个特色是以淡笔写浓情。请你参照本词第二个特色的分析示例,分析本词第一个特色。
【示例】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清新温馨的景象突出了词人归心似箭的浓情,这是“以淡笔写浓情”。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片的“悠悠”意蕴无穷,请简要分析。
2.辛弃疾写词好用典故,有人诟病其“好掉书袋”。请从本词中任选一处典故,谈谈你对这首词用典的看法。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8 . 下列关于这首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者运用拟人,化动为静,描写了潼关的险峻,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全曲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9 .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要引导青少年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请在“乐趣”“感悟”“成长”中任选其一,说说你阅读此书的收获,并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说明理由。
我收获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10 .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叠词的妙处。
2.分析尾联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