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4 道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
1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

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______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______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③王鹏运,晚清诗人。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1.下列填入词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秋草   狂风B.春草   西风C.青草   春风D.枯草   东风
2.两词都写马,但用意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2 . 丑奴儿·和铅山陈簿韵

〔宋代〕辛弃疾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明月临关。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笔墨生寒。曾说离愁千万般。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

〔宋代〕辛弃疾

晚来云淡秋光薄,落日晴天。落日晴天。堂上风斜画烛烟。

从渠去买人间恨,字字都圆。字字都圆。肠断西风十四弦。

【注释】①新词:新的词作。②从渠:从哪里。
1.下列情景在两首词中都出现的是 (       
A.西风飘零B.落叶纷飞C.秋光稀薄D.冰雪满山
2.两首词都表现了词人的愁绪,但愁绪各异,所描绘的景也不同,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的情感。
示例:第一首词以秋天夜晚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鹅湖山下的长亭路,清冷的月光照耀边关,西风卷落叶等画面,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愁闷的心境,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第一本书:《植物记》,李汉荣著。本书写了作者对植物的观察与思考,赞颂植物对我们一生的温暖与滋养。

请你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到蔬菜地看看

李汉荣

①你若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我建议你出去走走,就跟着我,一同到蔬菜地里走走,坐坐,看看。

②好,咱就坐在田埂上,和蔬菜面对面,你看,蔬菜也在看我们呢。

③你看啊,你就好好看看这些蔬菜。

④你以为这被埋没的土豆,就真的埋没了,会在埋没它的土里苦闷自杀?不,哪会啊,在被埋没的日子里,正是生长的好日子,土豆在暗暗使劲长呢。

⑤你当然不会偏执地以为葫芦把自己挂起来是在上吊自尽,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闷葫芦。乐天达观、心胸宽广的葫芦,总是沿着春天的线索,尽可能把自己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当然,最好是挂在月亮经过的那个窗口。

⑥你再看刚刚被刀割过的韭菜,你以为它从此完了?完了的是它的旧我,在刀痕里,它获得了新生。什么是绝处逢生,什么是向死而生?这死而复生、不断新生的韭菜,在给我们一次次耐心讲解生与死的辩证法。

⑦你看这包包菜,上面有虫咬过的口子,多厉害的虫的牙齿。但是,人家包包菜并不为此绝望和诅咒,或者心里从此就充满对世界的仇恨。不,人家包包菜有度量,也有方法。它谨慎地关上一扇扇窗和一扇扇门,保护着自己那颗清纯的心。虫眼不是季节的句号,它该怎样生长还是怎样生长。

⑧那些躺在地上的西瓜啊南瓜啊冬瓜啊,绝不会因为没有被挂在高处或没有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而颓废而厌世而气急败坏而在地上打滚撒泼,不,它们天生是一群快乐的傻瓜,也是一群大智若愚的傻瓜,更是一群多情的傻瓜。它们憨憨的外表后面,是随遇而安的好脾气,是宽厚能容的心,在它们宽厚的心里,洋溢着充沛的情感和鲜美的思想。

⑨你再往远处看:

⑩甘蔗在本没有糖甚至有些苦涩的土里,酿造出糖来。

⑪花生在根本就没有花生的地方,长出花生来。

⑫辣椒在冰凉幽暗的土里,硬是把火焰捧了出来。

⑬含辛茹苦的玉米,此时把娃娃们搂在怀里、扛在肩上,成长的娃娃在安慰着慈爱的妈妈……

⑭看着,看着,你渐渐眉宇舒展,脸色也开始有了晴朗。

⑮当然用不着我说什么了。

⑯该说的,蔬菜们都说了,远处的庄稼们也给予了必要的补充。

无言的植物,在向我们讲授着大地的哲学、生存的美学和成长的营养学

1.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一句,结合加点词品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1)它谨慎地关上一扇扇窗一扇扇门,保护着自己那颗清纯的心。
(2)辣椒在冰凉幽暗的土里,硬是把火焰捧了出来。
2.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结合内容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
3.品读文中画横线句子,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觉得怍者从“大地的哲学”、“生存的美学”和“咸长的营养学”三个不同的角度归纳了文中各种蔬菜给我们的启示。

我和你的理解不一样,我觉得“大地的哲学”“生存的美学”“成长的营养学”是一个整体,都是蔬菜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作者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植物的存在温暖并滋养着我们。

我赞同______,比如:_________

4.人们常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但人们看自然的视角不同:俯视自然,更显人的智慧;平视自然,更显自然的深邃。李汉荣与下面这则短文《萝卜》的作者李渔,分别以哪一种视角看蔬菜?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萝卜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李渔《闲情偶寄》)

2024-05-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契诃夫的小说,初看时只觉荒唐可笑,次看时顿觉辛辣讽刺,再看时便已慨叹作者的妙笔和洞悉一切的眼力。阅读文章,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①我的同事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的。

②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听到流言,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③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教员,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④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⑤有人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⑥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安,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将近傍晚,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⑨柯瓦连科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压低喉咙,接着说:我认为我有责任给您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教师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一看见您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虎!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说您和您姐姐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早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么?

⑫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他一面走出门道,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子,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报告他?尽管报告去吧!”

⑯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可是,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传到督学耳朵里去,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⑰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

⑱这响亮而清脆的笑声就此结束了一切: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来。

⑲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⑳老实说,埋葬他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局面并没有好一点。的确,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文章有删改)

背景链接:

文章写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这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沙皇政权不允许有任何反对其的言论,他们生怕革命的火种蔓延开来,因此加大了对人们思想和行动控制。整个社会弥漫着沉闷、恐惧和绝望的情绪,没有欢笑,没有希望,浑浑噩噩,麻木不仁。

1.文章围绕别里科夫讲述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的划线句子。
3.别里科夫是专制制度下胆小怕事的庸人,挂在他嘴上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啊”。他究竟怕什么乱子?为什么怕出乱子?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4.结合第3题思考,题目《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哪些作用?   
5.文章结尾“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令人深省。如果说别里科夫的套子是当时的专制主义,孔乙己的套子是那件脱不下的“长衫”。那么你身上的套子是什么?你如何摆脱这个“套子”呢?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2024-05-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通讯十

亲爱的小朋友

①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②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

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④这时眼泪已湿了我们两个人的眼角!

你的弥月到了,穿着舅母送的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青缎沿边的大红帽子,抱出到厅堂前。因看你丰满红润的面庞,使我在姊妹妯娌群中,起了骄傲。

已经三岁了,或者快四岁了。父亲带你到他的兵舰上去,大家匆匆的替你换上衣服。你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一支小木鹿,放在小靴子里。到船上只要父亲抱着,自己一步也不肯走,放到地上走时,只是一跛一跛的。大家奇怪了,脱下靴子,发现了小木鹿。父亲和他的许多朋友都笑了。

傻孩子!你怎么不会说?

⑧母亲笑了,我也伏在她的膝上羞愧的笑了。——回想起来,她的质问,和我的羞愧,都是一点理由没有的。十几年前事,提起当面前事说,真是无谓。然而那时我们中间弥漫了痴和爱!

⑨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我的眼角,静静的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⑩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我的心潮,沸涌到最高度,我知道于我的病体是不相宜的。我现在不在母亲的身畔,——但我知道她的爱没有一刻离开我,她自己也如此说!——暂时无从再打听关于我的幼年的消息,然而我会写信给我的母亲。

小朋友!你们正在母亲的怀里。我教给你,你看完了这一封信,放下报纸,就快快跑去找你的母亲——若是她出去了,就去坐在门槛上,静静的等她回来——不论在屋里或是院中,把她寻见了,你便上去攀住她,左右亲她的脸,你说:母亲!若是你有功夫,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等她坐下了,你便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你听得见她心脉和缓的跳动。你仰着脸,会有无数关于你的,你所不知道的美妙的故事,从她口里天乐一般的唱将出来!

然后,——小朋友!我愿你告诉我,她对你所说的都是什么事。

我现在正病着。没有母亲坐在旁边,小朋友一定怜念我,然而我有说不尽的感谢!造物者将我交付给我母亲的时候,竟赋予了我以记忆的心才;现在又在忙碌的课程中替我匀出七日夜来,回想母亲的爱。我病中光阴,因着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小朋友,再谈吧,致我的爱与你们的母亲!

你的朋友冰心

一九二二,十二,五晨,圣卜生疗养院,威尔斯利。

(选自《寄小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节)

1.这封书信既然是写给小朋友的,为什么开头用较大的篇幅来写自己儿时的往事?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我的眼角,静静的在她的膝上。
(2)我病中光阴,因着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3.朗读下面句子。请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
“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4.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结合本文内容,探究这类文章在情感和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5.鲁迅先生曾说:“创作的总根于爱。”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创作意图的?
2024-05-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永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6 . 少年行(其一)

(唐)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注:①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秦灭韩前夕,为质于秦,后逃归。秦灭韩、赵后,他派荆轲往秦,借献督亢图及交验樊於期头之时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急发兵攻燕,被燕王喜所杀。②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③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邯郸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全诗几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
C.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D.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2.本诗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情感?
2024-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诗词是案上的山水。请你完成下面的解说任务。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

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

有底忙时不肯来?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唐·白居易

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

冲泥蹋雨曲江头?

【注释】①水部张员外籍:唐代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②曲江: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③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曾任中书舍人。
小智:两位诗人为了什么事互相写诗酬答?
小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智:哦,原来如此。我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为你描绘韩愈诗中所写的美景:(2)___________
小慧:我还读出了韩愈在诗中的情绪,在最后的轻轻一问中,表达了他对白居易的(3)_____________,写得非常含蓄巧妙。
小智:我发现白居易的最后两句,采用了(4)______应对技巧。
A自我解嘲       B.针锋相对       C.巧换概念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张纸条(节选)

王愿坚

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过的村子,一点儿也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所有的房屋都被一把火烧得精光,人们只好在这些残壁近旁搭起一排排的竹寮子来遮蔽风雨。

夜里,竹寮里只剩下两个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那个年岁大些的,就是程元吉。经过这几个月的折磨,这位身强力壮的庄稼汉,像害过一场重病,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两颊瘦削下去了,嘴上也留起了胡子,一看去像个半老头了,但他那炯炯发光的眼睛和微微张开的嘴角上,却流露着掩不住的笑意——今天知道了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的情况,他像蕴蓄闷烟的柴堆,一阵风儿吹来,又冒起红彤彤的火苗来了。

小伙子沉思了一会儿,说,“阿叔,我留下你不为别的,实话告诉你,这村在党的同志都上山了,这会儿,有一桩紧急的事……我想……”

他的话还没说出口,程元吉忙一把逮住那人的肩膀晃了晃,急促地说:“咳,范同志,有什么事照直说好了。我虽然不在党,可我知道咱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有事交给我,我豁上身家性命也能干!”

原来游击队上山以后,碰到了一堆堆的困难,吃没粮,住没房,伤了病了没药治,冷了没衣裳,而最困难的是缺乏武器、弹药。费了好大的劲,通过地下党的关系,在县城里搞了一部分火药。

山上考虑到程元吉常到城里卖南瓜、蔬菜,人缘好,地理熟,再者他是有户籍的人,进出白匪的“卡子”比较方便,才决定请他来执行这项任务。

第二天,程元吉起了个黑早,拾掇了一担青菜,一溜小跑赶进了城。可接头的人被捕了,要搞的火药落到了敌人手里,游击队得不到这批军火的供应了。

他必须想出办法,做出决定。

城里还能买得到黑药,剩下的就要自己想办法了,这办法就是自己设法弄钱来买!一进家门,妻子望着他那急慌慌的神色,担心地问:“出了什么事啦?”

程元吉且不答她的话,反问她:“咱的米还有多少?”

“还有二百来斤吧!”

“装米箩,我要卖了它!”程元吉说罢,又抓了把石子在地上摆弄着算起账来。

妻子懂得他这说一不二的脾气,就动手装米。一边装,一边忍不住问道:“什么事用钱这么急?卖了以后大人小孩吃啥呀?”

“少啰唆!床底下有南瓜,地窖里有红薯,还能饿着!”他又计算了一阵。算完了,他双手抱着头,发起愁来:就是卖了米,钱也还差得多呀,再从哪里弄钱呢?他打量着屋里的每一个角落,想找出点值钱的东西来。他走着、看着、想着,眼睛慢慢地在屋角里那只旧箱子上停下来。他呆呆望了一阵,蓦然狠狠地跺了跺脚:“就这么办!”说完,他走到妻子跟前,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放软了口气说:“兰子妈,跟你商量个事……我想把咱那块地卖掉!”

“卖地?”老婆很少听到丈夫用这样柔和的口气说话,等听完了,又大吃一惊。她懂得丈夫的心,也知道这事果真要紧,她不声不响地拉过箱子,找出那张地契来,交给丈夫,却不禁流下泪来。其实程元吉明白妻子的顾虑,但是,这点地,甚至这全家人,比起解救受难同志的事来,显得太微小了。

第二天,小小的破山神庙里挤满了人,正像程元吉想象的一样,人们都眼巴巴地望着呢。队长、政委焦急地在庙门外走来走去。大家一见程元吉来了,连忙迎上去。政委接过药包,高兴地拍着程元吉的肩膀说:“老乡,真得谢谢你呀!”

“嗳,算啦,自己人嘛,说这干啥?”他本想把自己做的事瞒过去的,但想起了接头站遭到破坏的事,就说,“只是那个接头的地方再也别去人了。”接着就把事情的经过谈了谈。

队长、政委和同志们都静静地听着。听完了,政委紧紧地抓住程元吉的手,激动地说:“好老乡!你这样爱护自己的军队,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只是……”政委搜索了一下衣袋,为难地说,“只是我们一时没法报答你。这样办吧!”他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头,借着电筒的亮光,写下了几个字:

今借到灵田村程元吉老乡火药十六斤。

中国工农红军游击支队支队长   柳笙       政委   吴功强

看着这张纸条,程元吉的眼里忽地涌出一股泪水,他仿佛觉得心要跳出来。这些人,为了劳苦群众的事,奋不顾身,可是当需要群众的帮助的时候,却是这样斤斤计较、分毫不爽啊。他用颤抖的手接过了纸条,说:“好,我收下。等你们,不,等我们胜利了以后再说吧!”

(摘编自王愿坚《小游击队员》)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形象展现程元吉对革命重新燃起希望。
B.第③段中两处省略号,第一处表示说话吞吞吐吐,第二处表示语言中断。
C.小说写“卖地筹钱”一事,既反映程元吉家境艰难,也体现其妻深明大义。
D.小说中程元吉提醒红军接头站已遭到破坏,表明他希望得到红军的认可。
2.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经过这几个月的折磨,这位身强力壮的庄稼汉,像害过一场重病,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两颊瘦削下去了,嘴上也留起了胡子,一看去像个半老头了,但他那炯炯发光的眼睛和微微张开的嘴角上,却流露着掩不住的笑意。

3.文末程元吉话中的称谓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4.小说详写程元吉接受任务、筹钱买火药、政委写纸条,省略买火药、送火药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提到的“纸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9 . 岁晚

(宋)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①澹:安静。②绿净:指水。③菂dì:莲子。④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⑤野航:停泊郊外的船只。⑥延缘:徘徊流连。
1.班级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根据诗歌情感判断,本诗最适合归入的一类是(     
A.思亲怀友B.离别愁绪C.家国情怀D.感叹年华
2.本诗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有声、有色、有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描绘这一景象。
10 . 探究“玉箸”的意象,完成小题。
同学们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检索,发现“玉箸”出现2284次,而“金箸”出现129次,“银箸”只出现54次。为什么在基本古籍中会频频出现“玉箸”这个意象呢?同学们选定了两首唐诗试作探究,请你帮助完成。
【甲】

野人送朱樱

[唐]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释】①野人:指平民百姓。朱樱:红樱桃。②也自红:意思是与京城的一般红。③筠(yún)笼:竹篮。④细写:轻轻倾倒。愁:恐怕,担心。⑤万颗匀圆:指上万颗樱桃不大不小,均匀圆润。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⑥沾:接受恩泽。门下省:官署名。肃宗至德年间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⑦大明宫:唐宫殿名,君臣在此上朝。⑧玉箸(zhù):华丽的筷子。⑨转蓬:蓬草随风拔根而旋转,喻身世之飘零。
【乙】

咏史诗·汉宫

[唐]佚名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链接资料】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十分迷恋。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玉已被制成各种物品,或是实用器,或是礼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对中国人而言成了“皇家宝石”。玉器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活动不可或缺的礼器。传统上,中国人无论男女都习惯佩戴玉饰,精巧的工匠制作的玉石艺术品成为富人们的收藏。虽然晶莹透明的玉石(玉通常是白色的)容易破碎,但在中国,有时一块高质量玉石的价值可以超过黄金和白银。

【甲】【乙】两诗都用了“玉箸”的意象,分别抓住了“玉箸”的什么特点?表达的情意有何不同?结合具体诗句和【链接资料】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2024-05-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