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段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39 道试题
1 . 七年级开展“孝亲敬老”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A组同学研究中国孝文化,他们在《说文解字》中找到了关于“孝”字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们还为这段文字配了一幅漫画。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国的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2)B组同学探究“孝”的新内涵,他们发现“0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①我经常跟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②我很爱我的父母,但是他们有错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去告诉他们。

③我会和妈妈聊她喜欢的话题,比如聊聊听到的八卦,妈妈的压力很大,专家说适度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3)C组同学筹划主题报告会。他们听说小王的妈妈是远近闻名的孝心标兵,打算邀请她本周六下午两点钟到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请指出下面的通话中存在的问题。
你:阿姨,你好!我是小王的同学,代表学校请你周六下午到学校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小王妈妈: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家里老人住院了,我在医院陪护呢!
你:那就算了吧!
2024-06-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应对”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把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横线上填出正确的序号。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怎样才能巧妙应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技巧可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来学习。

如果是一般询问,就客观回答;如果是恶意刁难,就给予回击。

如果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答记者等,就要采用一定应对技巧。

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判断其观点态度。

正确序号:______
(2)下面是一组应对案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其应对技巧。
案例技巧
当伙伴惊讶“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木兰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加以巧妙解答。
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
当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时,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调侃自夸
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
当惠子笃定“子之不知鱼之乐”时,庄子暗自改换“安”的意思取得辩论胜利。
当先驱传令“天子且至”时,军门都尉如实回应军中只闻将军令。据实作答
2024-06-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了关于中国人月情结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一)拜月

①自上古时代,人们就将月亮作为神明来崇拜。月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日月的宗教礼俗。太阳和月亮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②拜新月是中国古代古老的月亮崇拜。新月,指初一的眉月,也可指十五的满月。在唐代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或中秋之夜。唐人李端的一首《拜新月》,最能体现古人拜新月的情态意趣之美: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虔诚纯真的清新意象。可见,古时的女孩子们无疑把月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

(二)赏月

①古人农事和日常生活安排的节律,_________,也称阴历。《宋史·太宗纪》记载,宋太宗“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自北宋开始,我们熟悉的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才逐渐形成。

②宋人过节的方式以宴饮玩乐和赏月为主,也很重视亲友聚会这样的交际功能。宴饮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中秋时节正是卖新酒、吃螯蟹、尝鲜果的好时机。《东京梦华录》记录了这时上市的水果有:石榴、梨、枣、栗、葡萄和各色鲜艳的橘子。至于月饼,则是在元明时期才正式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节日礼物。

③宋代中秋风俗各地并不相同。杭州多于八月望月、观钱塘潮以及放河灯,人们把叫做“一点红”的羊皮小水灯放入河里,几十万盏,浮满江面,灿烂如繁星。北宋时的汴州中秋风俗则是拜月。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三)咏月

①质朴的先人将许多美好的情感倾注在月亮上。在先秦时期,望月怀人的咏月主题风靡一时。《诗经·陈风·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国风·邶风·雄雉》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之句,就是以日月往迭思君子从役之久的咏月怀人诗。月亮最早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从景物中独立出来。南朝周祗在《月赋》中这样描述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是清远,高洁,明润的,因此月光中的景物也会平添神韵

②同时,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载体。张九龄以满月比喻思妇与游子的情感:“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赋得自君之出矣》)离愁别绪如月光一点点消退,心情日渐陷入阴霾。孟郊《古怨别》云:“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月下怀人、月下思乡、月下的孤独与愁绪等,都是咏月诗常见的意象与主题。

③此外,月亮还成为传达诗人内心孤独感的出口。诗人在表达孤独的时候,常选取一些具有概括性的意象,比如月、山、地、河之类,以自然物的大衬托作为个体的人之渺小。作为个体的人处在巨大的空间时,容易产生寂寞与孤独之感。

1.请你用正楷字抄写短文(三)中的诗句“瞻彼日月”。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A.qián B.wén)诚纯真的清新意象。(     )
(2)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A.zài B.zǎi)体。(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祭sì_____(2)bó大_____
4.在短文(二)第①段画“_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B.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C.根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D.依据的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5.短文(三)第①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6.小组同学搜集到一副与月亮相关的对联,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将这副对联正确组合。
天更远   捞到水底   天近山头   月还沉   月浮水面   行到山腰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
7.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人的月情结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请为他们答疑解惑。
(1)短文(一)标题为“拜月”,请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中国人拜月的目的有哪些。

【链接材料】

(一)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幼女诗》

(二)“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常浩《赠卢夫人》)写女子拜月,希望新月让自己能如嫦娥那样容颜长好、芳菲不歇,但终不能如嫦娥那样,只能泪湿枕畔,寂寞心绪无人能见。

(三)“帘前跪拜,人长命,月长生。”(《敦煌曲子词·失调名》)先民依据月缺月圆的现象认为月亮是生命不死、死能再生的神明,象征着死而复生的力量

(2)古人通过咏月抒发情感,请结合短文(三)说说古人借月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4-06-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4 . 班级开展“龙”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罗愿《尔雅翼》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入关……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héng)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罗贯中《三国演义》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歌词)

材料二

生活中的:龙旗、龙幡、龙门、龙雕、龙舟、龙车、龙灯、水龙头、龙卷风、龙须面、龙头拐杖、舞龙表演……

材料三

含有字的成语:藏龙卧虎、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画龙点睛、龙潭虎穴、鱼龙混杂、来龙去脉、龙飞凤舞……

【识字写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铜盘                                                                   纵(héng)___________四海
【梳理内涵】
2.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龙”的丰富内涵。

【图说字形】
3.请结合材料一及下图,归纳“龙”字字形演变的特点。

【制作贺卡】
4.正值龙年,同学们决定制作并互相赠送以“龙”为主体图案的毕业贺卡。你将设计怎样的龙形象?请根据材料一,发挥想象,加以描述。(提示:可从龙的姿态、神情、色彩等方面描述,注意设计目的)
5.请根据你设计的龙形象,在贺卡中写一句话,表达对同学的美好祝愿。(句中要含有带“龙”字的成语)
【阐述价值】
6.本次活动对你探究其他文化现象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及活动任务进行阐述。
2024-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
真题
5 . 畅游宋瓷博物馆,感知宋瓷魅力,参加“探宋瓷之韵”的分享会。
材料一:

19919月,四川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发现一处南宋后期窖藏遗存。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完整和可复原器物1005件,内含瓷器985件。其中357件青釉光器中龙泉窑产品占342件。包括荷叶盖罐1件、龙耳簋1件、琮式瓶2件、葫芦壶1件,炉7件,樽1件、五管灯3件、瓶30件、碗59件、钵18件、杯72件、洗67件、器盖80件。以碗杯、洗、瓶等为大宗,多大件精品,部分器物为仿商周、汉代铜、玉器造型的陈设器。主要现存于四川宋瓷博物馆。

(摘自《窖藏出土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

材料二:

出土于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的青釉荷叶形盖罐,在龙泉窑青瓷中形体最大。这件荷叶形盖罐在宋代龙泉窑青瓷中是釉色最美的光器,细腻典雅,古朴庄重,真正达到了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如春的境界,把青瓷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堪称国宝。砚滴又叫做水注,通常与砚配套,磨墨时用砚池滴水时使用,是文房中控制墨汁浓淡的工具,文人在挥毫泼墨之际,能精确掌握墨的分寸,既能提升书写效率,亦能提高书写规范程度。宋代砚滴题材丰富多样,如龟形砚滴象征独占鳌头,蟾蜍砚滴具有蟾宫折桂之意等。除此以外,还有龙首、童子、芝蟾、麒麟、龟蛇等经典砚滴造型,这些形态各异的砚滴不仅是宋代能工巧匠的技艺展示,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微观呈现。

(摘自“四川宋瓷博物馆官网”,有整合)

名称:青釉荷叶形盖罐
朝代:宋
颜色:青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名称:青白釉夔龙纹梨形瓷砚滴
朝代:宋
颜色:青白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1)阅读材料一,请你概括四川宋瓷博物馆里馆藏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图中选取一件文物,讲述它的外形特点、艺术风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3)同学们在研学中发现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畅游博物馆的感受对出下联。2分)
上联:千年沉淀凝神韵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读书活动中,小文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分析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

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人买书,也没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

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2024-06-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
7 . 班级召开“了解叛逆,快乐成长”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叛逆程度小调查

近日,某课题组组织了十次初中生叛逆心理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叛逆特征值多少

叛逆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每个人有三个叛逆期,第一次是2~3岁;第二次是7~9岁;第三次是12~18岁。这几个叛逆期,可以说孩子都是在积攒力量,为了更好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竞争中。

而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叛逆期常常存在两种反抗方式。第一种是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另一种则是将反抗隐于内心,冷漠相对。他们不顶撞,但内心压力很大,充满痛苦,并将其化为不良心境,难以转移。

材料三   心理专家有话说

叛逆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和结果。叛逆,说明孩子开始成长了,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了。

2.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有成长的烦恼,比如在学习方面,还有处理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方面,压力比较大,所以会有不良情绪。此时,叛逆可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排解出来。

3.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远离了父母,更多的时间是和同伴相处,叛逆的方式能让孩子以更灵活的姿态较好地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

材料四   锦囊妙计解心结

1.学会换位思考,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还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回看这件事。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与人接触、多晒太阳。

3.多看书,可以看一些哲学类的书籍或者心理学的书籍。大量的阅读,会帮助你在叛逆期中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4.寻找适合自己的释放渠道。这点非常重要。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和朋友聊天,可以是写日记可以是旅行,可以是专注于某种兴趣点的研究,甚至是音乐、美术的创作,都可以帮助你建立合适的释放渠道。

(1)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你从图一和图二中得出的结论。
(2)处在叛逆期的同学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关爱。班会中,老师分享了以下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向大家介绍这张图片。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和主题;②不少于60字。

(3)在班会的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觉得叛逆没有任何意义;有的同学畏惧叛逆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叛逆情绪。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2024-06-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8 . 同学们分享了陕西省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杜发荣的事迹。战争年代,他用脊梁挑起责任;和平年代,他用信仰坚守初心。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将表格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戎马生涯,出生入死立战功____________
21岁的他一入伍就赶上了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洛阳、南阳、驻马店的战斗。战争胜利后,杜发荣扎根云南,建设祖国边疆。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直到退休,杜发荣仍在发光发热。杜发荣还立下了“有困难自己解决,不占公家便宜”的家规。
2024-06-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9 . 班级开展“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复习,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请你解释标题中加点的字。
《诫子书》             诫: (1)________________
《孙权学》            劝: 劝告, 劝说。
《送东阳马生序》   序: 一种文体。这里指赠序, 即临别赠言, 表达祝愿、劝勉之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2) 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表: 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内容为陈述、
请求、建议,“动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

2.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   
语 气相关语句分 析
祈使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1) _____________
反问语气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告诉马生: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宋濂以自身学习体会向后学生强调,只有一,才能有所成。连用, 加强反问语气,显示出不容置辩的力量, 引起马生深思。

祈使语气陈述语气

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2)_____________

3.为劝说小文勤奋学习,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劝说方案,并从《颜氏家训》搜集了下列三则材料作为劝说要点的佐证,你会选择哪一则材料?结合佐证材料内容分析。   
【佐证材料】
A.夫所以读书学问, 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B.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C.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4.阅读下面语段,结合画线句所采用的劝说语气和劝说思路,阐述秦王是如何被成功说服的。   

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 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人也,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之矣。秦王因不罪。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中期:人名。②悍:凶狠,蛮横。③适:恰好。④向:假使,假如。⑤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⑥纣:商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
2024-06-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
10 . 阅读唱词《劝千岁》,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xuán)孙一脉流。

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yān hóu);

鞭打督邮他气冲牛,虎牢关前战温侯,

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九州;

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

这一班武将哪个有,还有诸葛用计谋。

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是怎肯罢休!

若是领兵来争斗,曹操坐把渔利收。

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

(选自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

【注释】①千岁:这里指孙权。②老臣:乔玄,大乔小乔的父亲,孙策和周瑜的岳父。③鸾俦:比喻夫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xuán_______                       yān hóu 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斗”选择正确的读音。(     
A.dǒuB.dòu

(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贯B.冠

(4)这段唱词体现乔玄“善劝”。请联系“故事背景”,说说乔玄是怎样说服孙权母子“将计就计结鸾俦”的。
【故事背景】

因刘备久占据荆州,孙权屡讨不还,与周瑜设美人计,假称以妹孙尚香许婚刘备,诓刘备过江囚死东吴。幸得乔玄从中周旋,说服孙权,让孙权母亲国太做主将女儿孙尚香配与刘备。

2024-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