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唐·吕岩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注释】①岘山:山名,在襄阳城南。②玉龙寒:(因下雪)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白龙。③凤林:地名,襄阳城南凤林古渡。
1.此诗是咏雪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凤林千树梨花老”与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2024-05-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 .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对故人思故国,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
D.【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2.【甲】诗“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乙】词下阕句子中的“休”与“且”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2023-12-2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河南穆公也,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注:①巃嵸(lónɡ zǒnɡ):高耸的样子。②濑乡九柱:濑乡的老子祠。③东阳八咏:东阳的八咏楼。④逶迤:从容悠闲的样子。⑤仲宣:文学家王粲,善诗赋。⑥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见到仙人驾鹤而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角落)B.上倚河汉,下江流(靠近)
C.下车而乱绳皆(道理)D.登车送远(有时)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B.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C.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D.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4.后人评述,同为“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此篇《黄鹤楼记》的立意要更胜一筹,请简要分析。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4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固:使……稳固。②浚:疏通。③在下:魏徵的自称。④明哲:聪明睿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⑤茂:茂盛。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源不深而流之远
②不念安思危
2.翻译句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魏征常谏唐太宗善听,明君遇名臣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请你补充一个明君和名臣的例子。
2023-08-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
③佳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B.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C.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D.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借景抒情”是山水游记的常见写法,请从这个写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甲、乙两文。
2023-06-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天平山记

柳开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遶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注释]①遶(rào)观:四顾,环视。②篳(chuí)辔:马鞭子、马笼头。③惟深:和尚的法号。④柳开:北宋散文家。天平山:在今河南林县西,是林虑山的一部分。
[丙]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下瞰白龙潭
A.人不知不愠B.潭西南C.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D.一怒诸侯惧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翊 日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4.甲、乙、丙三文都描写了山、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请结合诗文内容,分别体会甲乙丙三文中作者不同的情感。
2023-04-29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秋思》首句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3.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2023-04-2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潭影空人心”中“空”是什么意思?请回答。
(2)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2-0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使巩                                                                                        之而去(《小石潭记》)
B.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C.醉且劳矣                                                      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公乐哉                                                                    出酒食(《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2023-01-0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 ①悯:哀怜。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               明: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        广: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4.【乙】文李世民对皇亲国戚的告诫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2-09-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1–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